科室: 風溼科 副主任醫師 李曉強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一提起“風溼”就“色變”,認為“風溼病是不死的癌症”,“得了風溼病就會殘疾”,還有一些人甚至錯誤地認為“風溼病分風溼和類風溼兩種,抗‘O’和類風溼因子高可分別診斷風溼和類風溼”、“狼瘡是臉上長斑的傳染病”等。人們的這些錯誤觀念和認識,使江湖郎中有了生存的土壤,他們自制的“包治風溼的祖傳祕方”不知坑害了多少人,因此,普及風溼病的基本知識很有必要。

  醫案實錄

  家住世紀城的盧大媽今年77歲了,年輕時幹了幾十年辛苦的體力活來養育孩子,如今六個兒女全都長大成人,孩子們都挺有出息,還特別孝順。原本可以頤養天年的盧大媽卻日漸受腿疼困擾,最嚴重的時候連樓都下不了,更別想和老夥伴們爬香山、跳舞、打拳了。

  孩子們見狀也十分著急,只要買得到的膏藥,都給老母親貼上,這個磁療儀,那個按摩球,全都上了陣,最終也沒有緩解。經過北醫三院風溼免疫科劉湘源教授仔細檢查,盧大媽被確診為“骨關節炎合併骨質疏鬆”,這是一種常見病,經過正規治療,大媽的腿疼開始緩解,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風溼病:人類鬥爭了2000年

  比起很多疾病,人類對於風溼病的瞭解是非常早的,只是在過去兩千多年裡,一直找不到什麼特殊辦法對付它。

  據記載,早在公元前4世紀,“風溼”在古希臘語裡被解釋為“流動和炎症”,到十九世紀初期,“風溼”定義為各種痠痛和疼痛的通稱。現代醫學則認為,“風溼病”是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點為累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以疼痛、腫脹和活動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

  “風溼病”是一大類疾病,涵蓋範圍廣,包括數百種具體疾病,大致可分為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含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血管炎和乾燥綜合徵等)、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及骨性關節炎等十大類,其中最常見的約二十多種,而並非“僅有風溼和類風溼兩種”。

  關節及軟組織疼痛要引起警惕

  疼痛是風溼病的主要症狀,尤其是起源於關節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疼痛最可能提示風溼病。有關節、頸肩、腰背和足跟等部位的疼痛的患者應到正規醫院的風溼免疫科就診。

  另外,不明原因的肌痛、肌無力、皮疹、光過敏、口腔和外陰潰瘍、口眼乾燥、指(趾)端遇冷變白(雷諾徵)、多系統損害和發熱等也提示風溼病的可能,應及時到風溼免疫科就診,並進行有關的檢查。

  每種風溼病的特點和治療各不相同,其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特點、實驗和特殊檢查等綜合判定,而並非根據某一實驗室指標即可診斷,絕不是“抗‘O’高就是風溼,類風溼因子高就是類風溼”。風溼科醫生看病的主要目的是診斷有風溼症狀的患者是哪種具體的風溼病,並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預防感染,加強保健,遠離風溼病

  到目前為止,風溼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並非是由某一單一因素引起,而是遺傳、環境、感染、自身免疫及內分泌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如常見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與腸道和泌尿道感染及遺傳基因HLA-B27等有關,因此,對於父母和兄弟姐妹有強直性脊柱炎的健康人,平時最好能預防各種感染,如不進不潔淨的食物,避免感冒、腹瀉和尿痛等。

  有過敏體質的患者則應儘量少染髮,免受強烈紫外線照射,少接觸有毒化學品,注意家庭裝修的環保等。另外,保持良好的情緒及避免在潮溼陰暗的環境下長期居住也較重要。

  正規治療後與狼共舞與病共存

  已確診的多數風溼病包括狼瘡、類風溼關節炎和乾燥綜合徵等均難以徹底治癒,但正規治療完全可控制病情的發展,病情活動期也許服用藥物較多,但病情控制後完全可減少服用藥物種類和劑量,使患者在服用維持量藥物的情況下保持“無病”狀態,長期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即“與狼共舞,與病共存”。

  作為風溼病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尤其是出院後需定期來醫院複診,最初幾個月可來得頻繁一些,如半個月到1個月來1次,以後隨著病情的控制和藥物量的減少,可逐漸延長間隔。複診的主要目的是監測藥物不良反應和病情活動情況,隨時調整藥物。

  江湖郎中的話信不得

  勸告所有的風溼病患者應到正規醫院的風溼免疫專科就診。很多“江湖郎中”利用患者的心理,打著“藥到病除”的旗號,大肆吹奉,誤診誤治,坑害了不少的老百姓。最近有人對所謂的“治風溼靈丹妙藥丸子”進行成分檢測發現,內含“地塞米松(激素)、炎痛喜康、保胃藥和維生素”,這些藥物均為治標不治本的藥物,長期使用可引起很多的不良反應,包括股骨頭壞死、肥胖、胃腸潰瘍和穿孔等。

  另外,患者一定要按醫囑服藥,不能自作主張,自行調藥或停藥,尤其是服用激素的患者,更不能突然停用。不同疾病的患者有不同的注意事項,如有雷諾現象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區域性和全身的保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要睡硬板床,保持良好的姿勢,多進行功能鍛鍊和游泳。類風溼關節炎慢性期患者一定要多進行關節功能鍛鍊,防止關節畸形。長期服用激素患者應注意監測血電解質、血脂、血糖、血壓、眼內壓和骨密度等,並服用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