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副主任醫師 葉明華

  糖尿病前期

1. 概述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調節正常發展為糖調節受損,血糖升高但未達到糖  尿病診斷標準。屬於中醫“脾癉”、“食鬱”等範疇。南平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葉明華

2. 病因

    稟賦異常,過食肥甘,久坐少動,情志失調等為糖尿病前期發生的主要原    因。稟賦異常為內因,過食肥甘為外因,且後者更為重要。

3. 病機

  糖尿病前期是氣、血、痰、火、溼、食六鬱兼夾為病,而食鬱為其發生的基礎。

4. 病位、病性

    糖尿病前期病位在五臟,以脾(胃)、肝為主,涉及心肺腎。多以標實為主,或虛實夾雜,標為痰濁,本為脾虛。

5. 臨床表現

糖尿病前期一般無臨床症狀,多形體肥胖或超重,常兼有高血壓、高血脂。

6. 治療

飲食

   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燒烤及膨化食品和碳酸飲料,飲食以清淡為主,適當食用粗糧,多食綠色蔬菜。

運動

   體質強壯者可採用跑步、登山、游泳、打球等強度較大的運動專案,體質虛弱者可採用太極拳、八段錦等強度較小的運動專案。

7. 症狀

⑴氣滯痰阻證

症狀:形體肥胖,腹型肥胖,或見脘腹脹悶,心煩口苦,大便乾結,舌質淡紅,苔白膩或厚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化痰。

方藥:越鞠丸(《丹溪心法》)加減。

香附  川芎  蒼朮  梔子  神曲  半夏  佩蘭  陳皮

加減:口苦、舌苔黃加黃連、全瓜蔞;脘腹脹悶甚加枳實。

脾虛痰溼證

    症狀:形體肥胖,腹部增大,或見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口淡無味或黏膩,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或膩,脈濡緩。

治法:健脾化痰。

方藥:六君子湯(《校注婦人良方》)加減。

黨蔘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  荷葉  佩蘭

加減:倦怠乏力加黃芪;食慾不振加焦三仙;口黏膩加薏苡仁、白蔻仁。

陰虛氣滯證

症狀:形體中等或偏瘦,或見口乾口渴,夜間為甚,兩脅脹痛,盜汗失眠,舌質偏紅,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養陰理氣。

方藥:二至丸(《醫方集解》)合四逆散(《傷寒論》)加減。

女貞子  旱蓮草  柴胡  白芍  枳實  甘草

加減:兩脅脹痛加青皮、橘葉;口乾口渴加生地黃、石斛。

8.其他療法

中成藥

越鞠丸,用於胸脘痞悶,腹中脹滿等。

六味地黃丸,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等。

天芪降糖膠囊,用於氣陰兩虛,症見倦怠乏力,口渴喜飲等。

鍼灸

耳針與體針可選用抑制食慾和減肥的穴位。

按摩

進行腹部按摩有利於減肥。

      糖尿病中醫防治

1.概述  

    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肥胖”等範疇

2.病因

    稟賦異常,五臟柔弱,素體陰虛,過食肥甘,情志失調,久坐久動,運動量減少等為糖尿病發生的原因。稟賦異常為內因,飲食情志為外因。

2.1飲食因素

    過食肥甘厚味及飲食結構或質量改變為主要病因。多食肥甘,滯胃礙脾,中焦壅滯,升降受阻,運化失司,聚溼變濁生痰,日久化熱傷津。

2.2久坐少動

    久坐少動,活動減少,脾氣呆滯,運化失常;脾氣既耗,胃氣亦傷,脾胃虛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質不歸正化,則為溼為痰,為濁為膏,日久化熱。

2.3情志失調

    情志失調,肝失疏洩,則中焦氣機鬱滯,形成肝脾氣滯,肝胃氣滯,脾胃運化失常,飲食壅而生熱,滯而生痰。

3.病機

    發病初期以六鬱為主,病位多在肝,脾(胃);繼而鬱久化熱,以肝熱、胃熱為主,可兼肺熱、腸熱;燥熱既久,壯火食氣,燥熱傷陰,陰損及陽,終至氣血陰陽俱虛;臟腑受損,病邪入絡,絡損脈損,變證百出。

4.病位

    病位在五臟,以脾(胃)、肝、腎為主,涉及心肺。

5.病性

    陰虛或氣虛為本,痰濁血瘀為標,多虛實夾雜。

6. 臨床表現

6.1症狀

6.1.1糖尿病期

    典型的糖尿病具有多飲、多食、多尿及體重下降;在2 型糖尿病中約有50%的患者無症狀,80%糖尿病患者以面板或外陰瘙癢、面板化膿性感染、視物模糊等為首發症狀。

6.1.1.1  主要症狀

    多飲,多尿,煩渴,渴喜冷飲;小便頻數量多,有泡沫,或有甜味 。

6.1.1.2  多食易飢

    食慾亢進,易飢餓,進食量多,倍於常人。

6.1.1.3  體重下降

    2 型糖尿病開始表現為肥胖或超重,當血糖異常升高至一定程度時,營養物質丟失,體重下降,往往伴有體力不支,倦怠乏力等。

6.1.1.4  其他症狀

    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健忘、腰膝痠軟等,女子帶下量多,月經不調。

6.1.2      併發症期

    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或慢性併發症引起的臟器功能障礙等可出現相應的表現,如四肢麻木、視力障礙、便祕或大便時干時稀、心悸心慌、眩暈、水腫、男子性慾低下、陽痿等。

6.2 體徵

    早期病情較輕,大多無明顯體徵。病情嚴重時出現急性併發症有失水等表現,病久則發生大血管、微血管、周圍或內臟神經、肌肉、骨關節等各種併發症而出現相應的體徵。

7. 基礎治療

7.1飲食

    堅持做到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吃序顛倒,就是指每餐只吃七八分飽,以素食為主,其他為輔,營養均衡,進餐時先喝湯、吃青菜,快飽時再吃些主食、肉類。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根據病人體質的寒熱虛實選擇相應的食物:火熱者選用清涼類食物,如苦瓜、蒲公英、苦菜、苦杏仁等;虛寒者選用溫補類食物,如生薑、乾薑、肉桂、花椒做調味品燉羊肉、牛肉等;陰虛者選用養陰類食物,如黃瓜、西葫蘆、絲瓜、百合、生菜等;大便乾結者選黑芝麻、菠菜、茄子、胡蘿蔔汁、白蘿蔔汁;胃脘滿悶者選涼拌蘇葉、荷葉、陳皮絲;小便頻數者選核桃肉、山藥、蓮子;肥胖者採用低熱量、粗纖維的減肥食譜,常吃粗糧雜糧等有利於減肥的食物。針對糖尿病不同併發症常需要不同的飲食調攝,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晚餐後減少水份攝入量,睡前排空膀胱;合併面板瘙癢症、手足癬者應控制菸酒、濃茶、辛辣、海鮮發物等刺激性飲食;合併脂代謝紊亂者可用菊花、決明子、枸杞子、山楂等藥物泡水代茶飲。

7.2運動

    堅持做適合自己的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動中有靜、勞逸結合。青壯年患者或體質較好者可以選用較劇烈的運動專案,中老年患者或體質較弱者可選用比較溫和的運動專案,不適合戶外鍛鍊者可練吐納呼吸或打坐功;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等養身調心傳統的鍛鍊方式適宜大部分患者;有併發症的患者原則上避免劇烈運動。

7.3心理調節

應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修身養性,陶冶性情,保持心情舒暢,調暢氣機,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配合醫生進行合理的治療和監測。

8. 辨證論治

8.1糖尿病期 

8.1.1痰(溼)熱互結證

症狀:形體肥胖,腹部脹大,口乾口渴,喜冷飲,飲水量多,脘腹脹滿,易飢多食,心煩口苦,大便乾結,小便色黃,舌質淡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化痰。

方藥:小陷胸湯(《傷寒論》)加減.

全瓜蔞  半夏  黃連  枳實

加減:口渴喜飲加生石膏、知母;腹部脹滿加炒萊菔子、焦檳榔;偏溼熱困脾者治以健脾和胃、清熱祛溼,用六君子湯加減治療。

8.1.2 熱盛傷津證

症狀:口乾咽燥,渴喜冷飲,易飢多食,尿頻量多,心煩易怒,口苦,溲赤便祕,舌乾紅,苔黃燥,脈細數。

治法:清熱生津止渴。

方藥:消渴方(《丹溪心法》)或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加減。

天花粉  石膏  黃連  生地黃  太子參   葛根   麥冬   藕汁  甘草

加減:肝胃鬱熱,大柴胡湯(《傷寒論》)加減;胃熱,三黃湯(《備急千金要方》)加減;腸熱,增液承氣湯(《溫病條辨》)加減;熱盛津傷甚,連梅飲(《溫病條辨》)加減。

8.1.3 氣陰兩虛證

症狀:咽乾口燥,口渴多飲,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形體消瘦,腰膝痠軟,自汗盜汗,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紅少津,苔薄白乾或少苔,脈弦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玉泉丸(《雜病源流犀燭》)或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加減。

天花粉  葛根   麥冬   太子參   茯苓  烏梅   黃芪  甘草

加減:倦怠乏力甚重用黃芪;口乾咽燥甚重加麥冬、石斛。

8.2併發症期

8.2.1  肝腎陰虛證

症狀:小便頻數,渾濁如膏,視物模糊,腰膝痠軟,眩暈耳鳴,五心煩熱,低熱顴紅,口乾咽燥,多夢遺精,面板乾燥,雀目,或蚊蠅飛舞,或失明,面板瘙癢,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杞菊地黃丸(《醫級》)或麥味地黃湯(《壽世保元》)加減。

枸杞子  菊花  熟地黃  山茱萸  山藥  茯苓  丹皮  澤瀉  女貞子  旱蓮草

加減:視物模糊加茺蔚子、桑椹子;頭暈加桑葉、天麻。

8.2.2陰陽兩虛證

症狀:小便頻數,夜尿增多,渾濁如脂如膏,甚至飲一溲一,五心煩熱,口乾咽燥,神疲,耳輪乾枯,面色黧黑,腰膝痠軟無力,畏寒肢涼,四肢欠溫,陽痿,下肢浮腫,甚則全身皆腫,舌質淡,苔白而幹,脈沉細無力。

治法:滋陰補陽。

方藥: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加減,水腫者用濟生腎氣丸(《濟生方》)加減。

制附子  桂枝  熟地黃  山茱萸  山藥   茯苓  丹皮  澤瀉

加減:偏腎陽虛,選右歸飲加減;偏腎陰虛,選左歸飲加減。

8.3兼夾證                        

8.3.1        兼痰濁

    症狀:形體肥胖,嗜食肥甘,脘腹滿悶,肢體沉重,嘔惡眩暈,噁心口黏,頭重嗜睡,舌質淡紅,苔白厚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化痰。

方藥:二陳湯(《太平惠明和劑局方》)加減。

姜半夏   陳皮   茯苓   炙甘草   生薑  大棗

加減:脘腹滿悶加廣木香、枳殼;噁心口黏加砂仁、荷葉。

8.3.2        兼血瘀

症狀:肢體麻木或疼痛,下肢紫暗,胸悶刺痛,中風偏癱,或語言謇澀,眼底出血,脣舌紫暗,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顯露,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鑑》)加減,也可根據瘀血部位選用王清任五個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桃仁  紅花  當歸  生地黃  川芎  枳殼  赤芍  桔梗  炙甘草

加減:瘀阻經絡加地龍、全蠍;瘀阻血脈加水蛭。 

9.     其他療法   

9.1    中成藥

宜選用無糖顆粒劑,膠囊劑,濃縮丸或片劑。

六味地黃丸,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等。

麥味地黃丸,用於肺腎陰虧,潮熱盜汗等。

杞菊地黃丸,用於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等。

金匱腎氣丸,用於腎虛水腫,腰痠腿軟等。

腸熱便祕者選複方蘆薈膠囊或新清寧;陰虛腸燥者選麻仁潤腸丸;失眠者選安神補心丸或天王補心丹;易感冒著選玉屏風顆粒;心煩易怒者選丹梔逍遙丸。

   中西複方製劑:消渴丸,具有滋腎養陰、益氣生津的作用,每10粒含格列苯脲(優降糖)2.5mg。使用方法類似優降糖,適用於氣陰兩虛而血糖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

9.2鍼灸

1.2.1        體針        

    上消(肺熱津傷)處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澤、曲池、廉泉、承漿、足三裡、三陰交。配穴:煩渴、口乾加金津、玉液。

中消(胃熱熾盛)處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裡、三陰交、內庭、中脘、陰陵泉、曲池、合谷。配穴:大便祕結加天樞、支溝。

下消(腎陰虧虛)處方:腎俞、關元、三陰交、太溪。配穴:視物模糊加太沖、光明。

下消(陰陽兩虛)處方:氣海、關元、腎俞、命門、三陰交、太溪、復溜。

1.2.2        耳針耳穴貼壓             

以內分泌、腎上腺等穴位為主。耳針療法取穴:胰、內分泌、腎上腺、緣中、三焦、腎、神門、心、肝。配穴:偏上消者,加肺、渴點;偏中消者,加脾、胃;偏下消者,加膀胱。

9.2.3按摩

    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可腹部按摩中脘、水分、氣海、關元、天樞、水道等。點穴減肥常取合谷、內關、足三裡、三陰交。也可推拿面頸部、胸背部、四肢等部位以摩、撳、揉、按、捏、拿、合、分、輕拍等手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