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科 主任醫師 楊家茂

  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方式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現代常見病、多發病。在我國,糖尿病的高發病率、高併發症率、高致殘率和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達標率的情況比較嚴重。對人們的健康和社會經濟帶來很大影響,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社會問題。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活動日,筆者從事臨床工作40年,在防治糖尿病工作中略有體會探討如下:

  一、糖尿病對健康的危害

  糖尿病是個古老的疾病。祖國醫學在3000年前論及的消渴與之相似。現代已經明確了它的發病跟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是患者體內胰島素相對不足或絕對不足,造成糖、脂肪、蛋白質以及水、鹽、酸鹼代謝紊亂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它使人體不僅僅是血糖升高,而是導致各種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急性併發症中的酮症酸中毒,高滲綜合症死亡率很高,在胰島素髮現前是100%。即使在目前醫學發達的美國死亡率也在10-30%,65歲以上的老人高達50%以上。我國由於糖尿病知識不夠普及,未經診斷治療的患者以其首發急診,病勢凶險,容易誤診,情況更為嚴重。而糖尿病的各種慢性併發症中,各個靶器官的損害更多更普遍,後果不容忽視。如糖尿病合併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發病率與病死率較非糖尿病患者高3-6倍。因此,現代認定糖尿病就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而併發腦動脈硬化、腦萎縮、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的糖尿病患者約佔60%。導致失語、痴呆、癱瘓及死亡率也非常嚴重。眼部病變是糖尿病最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有資料表明,糖尿病引起失明的機率比一般人群高10―25倍。而糖尿病導致腎病,引起尿毒症比普通人群高17倍,已經成為當今透析、腎移植的首要原因。糖尿病的血管神經病變使小傷口造成大傷害,引發壞疽、截肢的機率比普通人高20倍。此外,糖尿病引起的陽痿、便祕、睡眠障礙、抑鬱症、面板感染、泌尿和生殖道感染。對患者來說,不僅是難以啟齒的痛,無法忍受的癢,更是揮之不去的煩惱。而糖尿病合併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癥(痛風)、脂肪肝、肥胖等更為普遍[3]。患者每天必須面對看病吃藥,花錢消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和家庭幸福大打折扣。因此,有人說,一旦得上糖尿病,從頭到腳都不舒服;從生理到心理都難受;從吃飯睡覺到拉屎排尿都不正常,處在無盡的煩惱中。若相信虛假廣告宣傳,服用假冒偽劣藥物,不但貽誤治療,還使者人財兩空。

  二、糖尿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糖尿病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對其家庭影響也非常明顯。患者長期服藥治療,醫療費用增加很多。影響家庭經濟和關係,不穩定因素上升。而且進入新世紀以來,糖尿病發病年輕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少年兒童患2型糖尿病大大增加。很多家庭最勞累的頂樑柱或單位最辛苦最煩惱,貢獻最大的領導更容易患糖尿病。他們忙於工作,頂著壓力未能及時治療。一旦發病,就非常嚴重,甚至英年早逝。結果對個人對家庭對單位對事業都是重大損失,對社會和諧及經濟發展都產生很大影響。很多患者在確診糖尿病的時候,已經併發症纏身,鉅額醫療費用是個不小的負擔。按我市初步估算,普通糖尿病患者門診治療1年費用在2000元左右,如果合併高血壓等則需要5000元;如果併發症頻仍,多次住院或者中風、失明、透析等,勢必增加治療護理成本,1年費用起碼在3萬元到10萬元以上。早防早治和已病重病再治療的結果完全不一樣,醫療費用數額也有天壤之別。糖尿病由於“因病致殘,因病致貧”,拖窮拖累拖垮整個家庭並不少見。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快速上升,患病人數早就成為世界第二。目前估計約有9000萬人,某些大城市的患病率已經達到10%左右。還有一倍左右的葡萄糖耐量損害的糖尿病“後備軍”,隨時可能加入糖尿病患者隊伍[4]。我市總人口30萬人,患病率按6%的低水平估計,糖尿病患者可能接近2萬人。直接醫療成本和間接醫療費用都是驚人數字。因此說,糖尿病不是一個簡單的疾病,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嚴重的公共健康難題。必須引起重視,認真對待。三、防治糖尿病思路討論

  針對糖尿病迅猛流行的勢頭,國際糖尿病聯盟和世界衛生組織於1991年在全球共同倡議將11月14日確定為世界糖尿病日,進行宣傳教育活動。2006年12月20日,第83次聯合國大會通過了77國集團和中國提交的提案,即聯合國225號決議給以確認。認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和耗費的疾病,伴發嚴重的合併症,對家庭,會員國和全世界造成嚴重的威脅,是對能否達到世紀發展目標的嚴重挑戰。決定自2007年開始以每年的11月14日作為聯合國的世界糖尿病日,要求全體會員國,聯合國系統有關機構和其他組織以適當的形式進行活動。通過教育和大眾媒體,提高公眾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防治的認識。迫切需要多方努力,促進和改善人們健康和提供治療與健康教育的方法。鼓勵各會員國制定國家的糖尿病防治政策,與其保健系統的發展保持一致,納入國家發展目標[5]。黨的十七大確定了以人為本,提出了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人人享有醫療保障的目標。根據我市糖尿病流行現狀和個人臨床體會,提出幾點思路討論;

  1、提高認識,重視糖尿病的防治。一個家庭一個單位或者一個地區,要抓經濟抓收入是正確的。也要明白健康和經濟的關係,對社會發展影響巨大。有的患者從不檢查治療,諱疾忌醫,直至出現嚴重併發症才驚慌失措,盲目用藥,相信有什麼斷根的假藥,浪費錢財後又悔恨交加。糖尿病雖然是全身性終生的疾病,在目前不可能根治。但是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可以使很多高危人群不發病或者遲發病,推遲併發症的發生發展。不花錢或少花錢,照樣工作,帶病健康和長壽。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明顯。要杜絕非法藥品廣告,科學合理用藥。貫徹預防為主,中西醫結合,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藥物相結合,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加強領導,建立糖尿病防治機構。防治對社會人群有重大影響的疾病,直接作用是大幅度減少疾病流行,降低併發症發生,避免鉅額醫療費用對社會經濟的壓力。間接作用可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其重大社會意義和巨大的經濟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有必要成立市級糖尿病防治領導小組和研究機構,包括財政、衛生、科技、勞動保障、保險、醫保、農合醫等部門協作,對糖尿病的防治聯合攻關,出臺政策,一起行動。對重點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從基本關護,到標準關護,綜合關護,使廣大糖尿病患者得到受益。無數事實證明;控制血糖達標,各種併發症的風險就可以大大降低,使很多患者受益。在預防疾病上花一元錢,起到治療疾病少花成百上千元的效益。因此需要對糖尿病人群普查和預防教育,強化生活幹預,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好的作用。可以運用廣播電視、報紙圖書和相關資料、文藝宣傳,將糖尿病防治知識交給人民群眾。人人都明白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個個都清楚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就可以起到事半工倍的作用。

  3、科學防治,建立健全市鄉村和街道社群三級醫療防治網。對有限的醫療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管理,發揮最大作用。提供以個體化,長期隨訪和多學科協作為基礎的,充分發揮患者積極性的三級防治模式。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對醫院醫生的依賴,減少不必要的費用。將一級,二級預防工作重點放在門診社群,三級治療工作由醫院住院部承擔。改變重治療輕預防,輕教育的現狀。有效利用現有衛生資源,經濟合理地發揮三級預防網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向轉診,減輕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負擔,既使患者得到實惠,也符合國家衛生保障的基本方針。

  總之,糖尿病的防治關係到患者健康和家庭幸福,更影響到社會經濟發展。目前的醫療模式還有待改革和完善。DCCT研究證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節省醫療費用,穩定家庭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我們如果用發展的眼光,對糖尿病防治體系進行創新,還可以擴大至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心腦血管疾病及腫瘤等疾病的防治。使得無病早防,小病早治,惠及千家萬戶。我們希望經過積極努力工作,能夠降低糖尿病的流行。科學的合理的治療糖尿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提高我市群眾身體健康水平。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健康,經濟快步發展能夠早日實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