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藥劑科 主任藥師 於曉紅

  俗話說,無酒不成宴。尤其是逢年過節親朋團聚,餐桌上更是少不了酒。但是,飲酒對藥物的療效是有影響的。因此,正在服藥期間的患者,更應謹慎。

  由於進入體內的乙醇約90%-98%在肝內代謝,乙醇在肝細胞漿中ADH作用下被氧化成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脫氫酶{ALDH}氧化成乙酸,乙酸能自動分解成CO2和H2O。乙醛脫氫酶活性易受多種藥物抑制。乙醛是一種高毒性物質,可與體內的一些蛋白質、磷脂、核酸等呈共價鍵結合。酗酒或同服某種藥物會使血中乙醛濃度升高。

  許多藥物都能抑制乙醛脫氫酶。使乙醇的氧化代謝反應受阻於乙醛階段,導致體內乙醛蓄積,出現雙硫侖反應。雙硫侖可阻止乙醛代謝,使血中乙醛蓄積而引起噁心嘔吐,顏面潮紅、頭痛、腹痛、出汗、呼吸困難、低血壓及心動過快。能產生此反應的藥物有:甲硝唑、呋喃唑酮、異煙肼、磺胺類、甲苯磺丁脲、華法林、胰島素、氯黴素、灰黃黴素、硝酸甘油、消心痛、苯海拉明、巴比妥類、氯丙嗪、三氟拉嗪等、頭孢菌素等。

  灰黃黴素還可使患者的耐酒力下降,出現情緒異常及神經質樣症狀。氯丙嗪可加重中樞抑制作用,出現低血壓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有時也可誘發癲癇。

  鈣拮抗劑硝苯地平、維拉帕米、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甲氧氯普胺、氫氯噻嗪、利血平、以及對乙醯氨基酚等藥物也通過阻止乙醇氧化而加重乙醇的中樞抑制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