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關節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大光

  肩關節周圍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就診的患者多數為50-60歲之間的老年患者,往往由於沒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導致不能正常的生活,有的患者由於醫生沒有足夠的時間給患者講解該病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往往患者在應用口服藥物或者外用藥物後也沒能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這種情況造成患者往往多次就醫,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越來越重;

  甚至有些患者聽信不正確的治療方法或者手段,造成更為嚴重的肩關節損傷,最終導致不可逆性功能障礙。因此,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在這裡簡單並且詳細的向廣大肩關節周圍炎的患者進行指導。

  概念:本病俗稱“五十肩”,但並沒有國際上統一的定義。在這裡,我們以50歲為中心的中老年人,沒有 外傷,以疼痛和關節攣縮為主要特徵的肩關節疾病,我們定義為“五十肩”。肩關節周圍炎很多場場可以理解為“五十肩”,但與“五十肩”的主要區別是與年齡無關,疼痛範圍更加廣泛的一類疾病。

  病因:“五十肩”的病因還不清楚。一般認為是由於年齡增加導致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腱板,肱二頭肌長頭等)退行性改變,產生肩峰下滑囊和肩關節無菌性炎症,導致關節囊短縮,造成肩關節運動障礙。本病具有自愈傾向,但原因不明。在歐美,更多的稱該病為“粘連性關節囊炎”。

  症狀:40-60歲多見,逐漸發病,導致肩胛部疼痛和活動障礙。

  疼痛特點:寒冷時,夜間明顯,向上臂和肘部放散。

  活動障礙特點:由於外旋受限,故梳頭困難;由於內旋受限,故繫鞋帶困難。

  分期:

  攣縮期

  freezing phase,該期由於疼痛肩關節自主活動受限;

  拘縮期

  frozen phase,該期由於關節囊產生攣縮,肩關節被動活動也受限;

  恢復期

  recovery phase,疼痛和關節活動範圍均得到改善。

  預後:本病預後良好,多數患者經過1年或1年半症狀明顯緩解或者消失。

  治療:

  本病的治療主要依靠生活指導,溫熱療法,運動療法為主,必要時可以口服或者外用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來緩解疼痛。廣大患者由於對本病缺乏瞭解,往往將治療的重點放在藥物治療上,卻忽視了主要的治療手段,我出門診時患者為我最多的是“大夫,我吃什麼藥能好”,其實這是治療的很大誤區。

  1、生活指導:主要是注意休息,限制關節過度活動,不人為造成肩關節的損傷;

  2、溫熱療法:推薦患者進行熱敷及洗熱水澡;

  3、運動療法:在疼痛得到控制或者緩解後逐漸緩慢可控的進行。推薦患者在進行運動療法之前首先進行30分鐘熱敷,然後再進行下面的運動療法,在運動療法結束後進行30分鐘冷敷。

  運動療法主要有

  A:Codman體操,將上身屈曲,一手扶桌,一手持適當重量的啞鈴,持啞鈴側來回內外旋轉。

  B:屈曲運動,健側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向頭上牽拉。

  C:內旋運動,將雙手放在背後,健側手握住患側手腕部,沿脊柱方向向上牽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