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王洪

王洪 孟春慶 段德宇 楊述華 葉樹南 邵增務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骨科  武漢  430022

摘要:目的:探討肘關節僵硬關節鏡下鬆解的效果。材料和方法:15例肘關節僵硬的患者,男13例,女2例,左肘6例,右肘11例。病程一年到5年,通過保守治療沒有效果,其中髁上骨折7例,摔傷脫位2例,投擲運動損傷4例,不明原因2。術前肘關節活動度為,伸肘負20°~45°,平均負35°,屈肘60°~135°,平均98.75°,在肘關節鏡下對肘關節前方攣縮關節囊和粘連纖維進行鬆解,增生的骨贅切除和遊離體摘除,及後方鷹嘴窩的成形,再配合手法進行鬆解。術後用伸直位支具固定,且第一天開始進行肘關節的屈伸鍛鍊。結果:術後肘關節活動度為,伸肘均為0°,屈肘120°~140°,平均132.5°。經6個月隨訪,肘關節活動恢復正常,沒有反彈。結論:在關節僵硬關節鏡下鬆解是切實可行,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可取代傳統的肘關節鬆解的方法。武漢協和醫院骨科王洪

前言

肘關節的損傷如肱骨髁上骨折,肘關節脫位,經手法或手術治療後,有部分病人出現肘關節的僵硬。以往的治療有手法鬆解,往往導致新的損傷,如再次骨折。手術切開進行鬆解,切口大,損傷大,術後恢復慢。而在關節鏡下鬆解手術切口小,損傷小,術後恢復快。我們進來對4例進行關節鏡下鬆解,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材料和方法

臨床治療:15例肘關節僵硬的患者,男13例,女2例,左肘6例,右肘11例。病程一年到5年,通過保守治療沒有效果,其中髁上骨折7例,摔傷脫位2例,投擲運動損傷4例,不明原因2。術前肘關節活動度為,伸肘負20°~45°,平均負35°,屈肘60°~135°,平均98.75。

肘關節鏡下肘關節的鬆解:關節鏡為膝關節鏡,取肘關節前外側入路點穿刺,先注入20ml生理鹽水,切開,分離後放置關節鏡,在鏡下看到肘關節尺骨冠狀突或橈骨小頭關節面,證實關節鏡在關節腔內。由外向內將關節鏡從肘關節前內側傳出至皮下,切開面板在關節鏡引導下鈍性分離至關節腔。在關節鏡監控下用刨削刀清理鬆解粘連的纖維和疤痕,用磨鑽磨掉增生的骨贅,摘除遊離體,再用等離子刀鬆解肘關節前方攣縮關節囊。這時可進行手法進行鬆解。如不行再從肘關節後外側進關節鏡,其後內側進器對鷹嘴窩進行成形。關節鏡下鬆解完成後行屈伸肘關節的手法鬆解直到肘關節屈伸正常。術後在關節腔發引流管,用伸直位支具固定。術後第一天開始進行肘關節的屈伸活動。

結果

術後肘關節活動度為,伸肘均為0°,屈肘120°~140°,平均132.5°。經6個月隨訪,肘關節活動恢復良好,沒有反彈。

討論

肘關節僵硬是肘關節的骨折、脫位和燒傷等因素引起的關節攣縮,肘關節伸直大於30度,和或屈曲小於120度,影響患者的生活。肘關節活動減少50%,上肢功能喪失80%。肘關節僵硬的外科治療是一種挑戰。有限的開放手術是安全和有效的,大約80-90%病人可改善50-70度。對於嚴重的關節面損傷可作關節成形術手術,僅大於65歲的肘關節僵硬需行關節置換。

關節鏡治療肘關節僵硬由於擔心損傷血管和神經而限制了其應用。近來有作者在關節鏡下進行肘關節僵硬的鬆解,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對15例肘關節僵硬在關節鏡下鬆解,所有的病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肘關節的活動都恢復到正常。所有的病人沒有出現血管和神經的損傷。我們認為關節鏡下進行肘關節的鬆解要有肘關節鏡治療的經驗,有一個學習過程。術前要對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全面的評估,制定治療方案。術中要將增生的骨贅切除和遊離體摘除,鬆解肘關節前方的關節囊和增生的疤痕組織,在手法牽引下若仍不滿意需行後方的鷹嘴窩成形。在行手法鬆解時要溫柔,小心骨折。術後要放引流管,避免關節腔積血,發生再粘連。

術後的康復鍛鍊很重要。我們術後用伸直位支具固定,術後第一天開始進行肘關節的功能鍛鍊,術後口服預防骨化性肌炎的藥物。一般情況下鼓勵病人主動的進行肘關節的功能鍛鍊。所有病人都能恢復至正常的活動範圍。

關節鏡下肘關節鬆解是切實可行的,損傷小,相對安全,病人可以早期進行功能鍛鍊,很小的手術切口,沒有切口疤痕攣縮的可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