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於加省

  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嗎?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底或腦淺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而言。它並不完全是一個獨立的疾病, 是由許多原因引起的綜合病徵。其中顱內動脈瘤是最常見原因,據報道約有65%―85%是由於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造成的。

  SAH有哪些表現?

  SAH典型的臨床表現是突然發作的劇烈頭痛,病人常將此描述為“一生中最嚴重的頭痛”,伴有怕光、嘔吐病史以及意識障礙等。顱內動脈瘤破裂可引起SAH、腦內血腫、腦血管痙攣、腦缺血、腦水腫和腦積水等一系列病理改變,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據統計,第一次經保守治療存活下來的患者,其發生再出血的死亡率高達80%以上。由於此病的自然病程極其危險、併發症極其嚴重,所以,對於此類患者應該儘快轉運到具備治療條件的神經外科進行診斷和治療。

  SAH如何進一步診斷?

  SAH患者應接受全腦血管造影檢查(DSA、CTA或MRA等),以明確動脈瘤的有無、數目、大小、部位、形態等。其中DSA檢查是診斷顱內動脈瘤的金標準。若首次造影未發現顱內動脈瘤,以後還要再進行DSA複查。

  SAH患者如何治療?

  對於尚未明確診斷的SAH患者應嚴密觀察,臥床休息。採用藥物鎮靜、鎮痛、止吐、通便,避免用力咳嗽和精神刺激等誘因,同時應用藥物治療預防腦血管痙攣,腦缺血,防治癲癇發作以及控制血壓過高。

  顱內動脈瘤患者如何進行治療?

  因為顱內動脈瘤有再出血的風險,且動脈瘤破裂和再破裂所導致的死殘率極高,故應進行病因治療。傳統手術治療是開顱夾閉動脈瘤瘤頸,將動脈瘤排除於腦迴圈之外。手術的最佳時間取決於病人的臨床狀態及其它相關因素。臨床狀態良好的病人以及合併血腫致佔位效應或有再出血表現的病人應早期手術(即SAH後48-96小時之內)。早期手術時因腦腫脹等原因致手術困難,致殘率相應增加,而再出血發生率要降低。對於臨床狀態差的病人應延遲手術(即SAH後10-14天)。對於臨床狀況太差,相當於Hunt-Hess分級4-5級患者,一般則暫不手術。手術死亡率,致殘率與患者病情,動脈瘤大小,部位,腦血管痙攣程度密切相關。

  血管內治療技術的進步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甚至在急性期都可進行。

  請記住:對於患有SAH的患者,醫生及家屬均應予以高度警惕!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採取積極措施尋找並治療導致出血的原因才是治療的關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