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膽外科 副主任醫師 肖震宇

  原發性膽囊癌是膽道系統常見惡性腫瘤,其發病率近年來有明顯升高趨勢。在屍檢癌組織標本中約佔5%,其中91%的病人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上。女性病人的發病率約是男性的3倍。膽囊癌早期無特異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屬中晚期,手術切除率低,術後的5年生存率不到5%,因而其早期診斷和治療引起學者們的較多關注。

  一、發病率和相關疾病

  原發性膽囊癌的發病率與地域和人種有關。在南美國家、地中海區域及日本發病率較高。膽囊癌的發病與膽囊結石有密切關係。我國統計資料顯示合併膽囊結石的膽囊癌佔49.7%。國外資料則更高,約70%的膽囊癌病人合併有膽囊結石。均遠遠高於年齡相仿的普通人群。

  二、症狀及體徵

  膽囊癌缺乏典型的症狀及體徵。膽囊癌病人中,約66%有腹部疼痛,59%表現為體重減輕,51%有黃疽,40%有食慾減退,近40%病人發現有上腹腫塊。發病的不同時期,臨床表現不同。膽囊癌患者的症狀及體徵取決於癌腫的部位、發展的程度和範圍。一般來說,有膽道症狀的膽囊癌病人,其臨床表現較明顯,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右上腹腫塊,光滑而質地軟,多半是腫大的膽囊。黃疽一旦出現,說明腫瘤已侵犯到右肝管、肝總管或膽總管,但也應考慮到可能是由於周圍腫大的淋巴結壓迫膽管所致。肝臟受腫瘤侵犯也可引起黃疽。少數膽囊癌病人黃疽的原因可能是膽道系統伴發的結石所引起。大多數病人腹部疼痛的同時伴有黃疽,以此可與壺腹周圍癌相鑑別。

  三、腫瘤標誌物及基因研究

  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膽囊癌的特異性腫瘤標誌物,有關研究工作仍在進行中。膽囊癌病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的陽性率為70%,糖鏈抗原(CA19-9)的陽性率為81%。此外,血清中CA12-5、CA15-3、CA50等的檢測在膽囊癌診斷中也有報道,但均缺乏特異性,僅能作為膽囊癌的輔助性檢查。近年有人提出CEA、CA199聯合檢測對診斷有幫助,但也有特異性不強的問題,可作為輔助診斷和手術切除後的隨訪觀察指標。

  四、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對本病的診斷價值不大。利用口服法膽囊造影,大多數病人表現為膽囊無功能。上消化道鋇餐可顯示胃竇十二指腸區受壓,但此徵象也可出現於膽囊的急性炎症期。如下幾種影像學檢查對本病的診斷有一定的幫助。

  (一)B超檢查

  從目前的文獻資料看,在各種影像學檢查方法中,仍以超聲檢查對膽囊癌的診斷率最高,確診率為62%~83%。

  (二)CT檢查

  前幾年,由於CT掃描受腫瘤大小及周圍臟器對比度的影響,對膽囊癌診斷的敏感性低。近來,CT不斷更新換代,CT掃描對膽囊癌的檢出率明顯提高。CT可觀察膽囊大小、形狀,尤其是可以觀察膽囊壁的情況,增強掃描可顯示膽囊壁厚度。

  (三)MRI

  MRI是近年來應用於臨床的一種新的檢查方法,其對於膽道系統檢查的清晰度明顯優於CT。能較好地顯示原發性膽囊癌的各種擴散方式,尤其是對腫瘤侵犯肝十二指腸韌帶及腹主動脈旁區域的顯示優於CT及超聲,但因呼吸偽影、部分容積效應及腫瘤與十二指腸之間的脂肪層較薄等因素,MRI顯示十二指腸受侵犯的精確性很低,易發生錯誤判斷。

  隨著MRI水成像技術的發展,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已成功地應用於臨床, 利用該技術可獲得膽胰管三維立體影象,清楚地顯示肝內外膽道系統。

  五、治療

  由於術前難以確定臨床分期,也就很難在術前確定手術方式。因此,只有在手術探查明確病變性質、範圍及病期後方可決定採用哪種手術。目前,大多數醫生根據Nevin臨床分期來選擇手術方式,對Nevin I期(腫瘤侵犯僅限於粘膜層的原位癌)或腺瘤惡變患者,做單純膽囊切除;Ⅱ期(腫瘤侵犯到粘膜下及肌層)患者做膽囊切除及區域淋巴結清掃術;對於Ⅲ期(腫瘤侵犯至膽囊壁全層,但尚不伴淋巴結轉移)患者,在膽囊切除同時,沿膽囊邊緣1.5~4cm做肝楔狀切除;Ⅳ期(膽囊壁全層受累合併膽囊管周圍淋巴結轉移)患者做肝中葉切除術(肝右前葉、左內葉及周圍淋巴結切除);V期(腫瘤侵犯至肝臟或其它臟器伴膽總管周圍淋巴結或遠處轉移)患者,可做膽囊及腫塊姑息切除術,或僅做剖腹探查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