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本病是由A族B型溶血性鏈球菌侵入而致。其誘發因素主要有面板或黏膜擦傷或其他輕微外傷,也可由血行感染引起。常繼發於鼻炎、口腔黏膜及牙齒感染病灶。足癬、小腿潰瘍、瘙癢性面板病、接種、放射性損傷及面板皸裂或輕微摩擦、搔抓及輕微外傷均可誘發。尤以不清潔的傷口更易感染。有些傷口可小至不易被發現,如面部丹毒可由鼻腔內被抓破的小傷口引起。複發性丹毒系由於細菌潛伏於淋巴管內,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即可復發。
發病機制本病多在身體免疫功能降低時發生,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炎、低γ球蛋白血癥以及酗酒者均可成為本病的發病誘因。嬰兒如發生丹毒可導致敗血症,死亡率較高。
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靜點,過敏者用紅黴素1~1、5g/d靜點或選用環丙氟哌酸0、2g/次,每日兩次靜點,口服泰利必妥0、2g/次,每日兩次,也可選用先鋒黴素V號6g/d靜點或用頭孢類抗生素。一般10~14天為一療程,在皮損消退後,應維持一段時間。也可磺胺藥物內服。對複發性丹毒比治療急性丹毒用藥要長些,不要停藥過早,儘量預防復發,以免淋巴水腫不斷髮展。
一、治療:
1、全身治療。原則為除去誘發因素,積極治療原發病灶,全身症狀嚴重者應給予必要的支援療法。
2、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可靜脈或肌肉注射,體溫恢復正常後仍要堅持治療2周左右。磺胺類藥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應用。
3、區域性治療。原則為消炎。區域性可選用各種抗生素軟膏、丹毒軟膏、20%魚石脂軟膏或純魚石脂貼敷。患部周圍可塗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諾)溶液溼敷。
對慢性複發性足癬及以下肢靜脈曲張為其病因者,氦氖鐳射、紫外線及淺層X線照射治療有效,鏈球菌抗毒素區域性注射可預防復發。
4、中醫療法。
(1)辨證用藥及方劑:
①風熱毒蘊證:治法:宜清熱解毒,涼血疏風。方劑:普濟消毒飲加犀角地黃湯:雙花15g、地丁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牛蒡子10g、蚤休15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羚羊角粉0、6g。
②溼熱感毒證:治法: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方劑:解毒清熱湯加除溼胃苓湯加減:野菊花15g、地丁15g、蒲公英15g、蚤休15g、大青葉15g、丹皮10g、赤芍10g、豬苓15g、六一散(布包)30g、黃柏10g、牛膝10g、萆薜10g。
(2)單方成藥: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片)、連翹敗毒丸、小敗毒膏、活血消炎丸。
(3)外用藥物:初期紅腫熱痛時可用馬齒莧水劑煎液冷敷,敷後可用涼茶水調如意金黃散30g、化毒散1、5g、混勻粉劑外敷,或鮮白菜取汁混勻外敷;或鮮馬齒莧洗淨,搗如糊狀調敷。若出現水皰、血皰時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皰液,如水皰破潰可用甘草油調祛溼散30g,紅腫未破潰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調勻外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