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主任醫師 譚最

  動脈栓塞是指來源於心臟、近端動脈壁或者其它栓子隨動脈血流衝入並堵塞遠端動脈,引起受累臟器或肢體缺血的一種疾病。這種病人70%常伴有心臟疾病,並心房纖顫,常見的疾病有風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室壁瘤、亞急性心內膜炎、心房粘液瘤;也有來自於動脈本身的疾病,如動脈瘤、動脈硬化、動脈壁炎症或創傷等,都可能造成血栓、菌栓、瘤栓及動脈硬化斑塊脫落。還有骨折、腹壁脂肪抽吸術可以引起肺動脈脂肪栓塞,分娩可以引起羊水栓塞。

  栓子堵塞的血管可在身體各個部位,可以在肢體動脈也可以在腹腔內動脈,下肢動脈的栓塞發生率比上肢高,股總動脈最易受累,其次是髂總動脈、腸繫膜上動脈、N動脈等,上肢以肱動脈最易受累,其次是腋動脈、鎖骨下動脈,栓子堵塞後可引起動脈血管強烈痙攣,並繼發血栓形成,使缺血更加嚴重,最初產生劇烈疼痛,長時間缺血得不到緩解,以後由於神經缺血壞死最終感覺和運動功能均消失,組織破壞溶解產生大量毒素,可引起肌紅蛋白尿、氮質血癥、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腎小球受損引起急性腎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併發症,嚴重者不僅可導致組織壞死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晚期“缺血再灌注損傷”進一步加重上述病理生理變化。

  肢體動脈栓塞的臨床表現

  根據英文首字母可以概括為“5P”徵。即疼痛(Pain)、感覺異常(Paresthesia)、運動障礙(Paralysis)、蒼白(Pallor)、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Pulselessness)。急性動脈栓塞的遠端肢體劇烈疼痛,隨著繼發性血栓的形成及延伸,疼痛平面向近端發展,當感覺神經壞死後,痛覺減弱或消失;早期動脈栓塞的患肢遠端存在襪套樣感覺喪失區,近端感覺減弱區,再近端則為感覺過敏區,感覺減弱區平面低於栓塞平面;患肢肌力減退、麻痺,不同程度的手足下垂,運動功能完全喪失提示患肢已經出現不可逆的壞死,此時即使治療使患肢得以部分儲存,但功能卻不可能完全恢復;組織缺血可使面板呈蠟樣蒼白、厥冷,若靜脈叢內尚存少量血液,面板可呈島狀紫斑,嚴重者可見面板起水泡;急性栓塞即刻栓塞部位遠端的動脈搏動就會減弱或消失。

  腸繫膜上動脈栓塞的臨床表現同絞窄性腸梗阻。突發劇烈的腹部絞痛,難以用一般藥物所緩解,早期為腸痙攣所致,此後為腸壞死,疼痛轉為持續,伴有頻繁嘔吐,嘔吐物多為血性,部分病人有腹瀉,排出暗紅色血便。早期症狀明顯且嚴重,但腹部體徵與其不相稱,是急性腸缺血的特徵,開始時腹軟不脹,以後腹部逐漸膨脹,壓痛明顯,腸鳴音消失,出現腹膜刺激徵,表明已發生腸壞死,病人很快出現休克。

  診斷

  有冠心病、風心病、動脈瘤病史並心房纖顫者,突發劇烈肢體或腹部疼痛的病人,要想到動脈栓塞的可能。必要時可作影像學檢查,對肢體動脈栓塞來說,最常用也最實用的為彩超,它可迅速作出明確診斷,並且對病人沒有任何傷害,對腸繫膜上動脈栓塞來說,最實用的為CT血管造影,可以迅速無損傷的明確診斷,也可以用MRA等;診斷要明確是否有動脈栓塞,栓塞的部位在哪裡,病人的全身狀況是否能耐受手術,要進行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腎功能檢查。

  治療

  其目的是挽救肢體和生命

  1、非手術治療

  適用於早期的栓塞不完全的病人,或者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主要是抗凝血和溶血栓治療,必須強調任何非手術治療都不能代替手術。

  2、手術治療

  是治療急性動脈栓塞的主要手段,愈早愈好。截肢率隨著動脈栓塞時間的延長而上升。方法是球囊導管取栓術,腸繫膜上動脈取栓或擴管溶栓術等,使堵塞血管再通。

  本文系譚最醫生授權釋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