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住院醫師 吳斐

  下肢動脈栓塞係指栓子自心臟或近側動脈壁脫落,或自外界進入動脈,被血流推向遠側,阻塞下肢動脈血流而導致肢體缺血以至壞死的一種病理過程。下肢動脈栓塞時,患肢出現疼痛、蒼白、遠處動脈搏動消失、冷、麻木和運動障礙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病因:

  1、心源性:急性肢體動脈栓塞80-90%來源於心血管系統,以風溼性心臟病及冠心病最為常見。房顫和近期(<4周)發生的伴有壁內血栓的心肌梗死是栓子的兩個主要來源。

  2、血管源性:栓子多來自於主動脈以及髂、N動脈動脈瘤的附壁血栓、動脈壁炎症的附壁血栓、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創傷的時動脈壁損傷後內膜翻轉或脫落。

  3、醫源性:栓子多來自於手術或行腔內診療過程中動脈內膜或硬化斑塊脫落、導管導絲頭端斷裂。另外,在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後,抗凝藥物用量不足特別是並,其他:惡性腫瘤破潰進入動脈成為栓子是臨床上較為罕見的的病因。另有5%患者不能確定栓子來源。

  臨床表現:

  “5P”徵:突發的疼痛、無脈、感覺異常、蒼白及運動障礙。

  輔助檢查:

  1、皮溫測定:一般栓塞部位位於面板變溫處約10cm之上位置。

  2、彩超:能準確地做出栓塞的定位,便於術前術後比較,瞭解血管重建情況和檢測血管通暢。其缺點在於檢查者經驗和水平對結果有一定的影響。

  3、動脈造影:動脈造影是栓塞診斷和定位的金標準。實際工作中大多數病人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徵以及彩超就能作出診斷。僅在診斷上有疑問才進行動脈造影。

  4、確定診斷後,相應做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瞭解是否有心律不齊和新近心肌梗死,達到進一步查明引起動脈栓塞的原因,以便及時處理和控制病因。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1)肢體區域性處理 患肢安置於低於心臟平面位置,一般下垂15cm左右,以利於血液流入肢體。室溫保持在25℃左右。區域性不可用熱敷,以免組織代謝增高,加重患肢缺血、缺氧。區域性冷敷、降溫可引起血管收縮,減少血供,禁忌使用。

  (2)抗凝治療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單位,每日兩次,急性期應採用全身肝素化3-5天。

  (3)溶栓治療 尿激酶直接穿刺或經導管注入栓塞近端的動脈腔內。也可經靜脈滴注應用。

  (4)血管活性藥物治療 0.1%普魯卡因500-1000ml靜脈滴注,1次/日,緩解血管痙攣。罌粟鹼30-60mg直接注入栓塞近端的動脈腔內,也可靜脈滴注或肌注。前列腺素適當劑量除了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外尚有擴血管作用。

  2、手術治療

  急診取栓手術是首選治療方法。針對栓子阻塞的位置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技術。由動脈硬化及冠心病導致的動脈栓塞的患者逐漸增多,此類患者往往同時伴有下肢動脈硬化與狹窄。建議有條件者每次手術都應常規行術中血管造影,取栓前和取栓後可以對血管情況做詳細的評估,並可以對取栓的效果做初步的預判。針對造影當中發現的問題,術中可以採用動脈內膜剝脫、人工血管旁路、狹窄閉塞段血管球囊擴張、支架植入等技術進一步修復病變動脈,從而保證良好的手術效果並排除殘留的栓子和繼發血栓。如果術前已經明確發生了肢體不可逆性壞死,則提示患肢難以挽救,應直接截肢而不要嘗試恢復血流。因為一旦血流恢復,壞死肢體產生大量毒性物質進入血液迴圈,會對機體造成嚴重後果。

  3、原發病的治療

  取栓後要積極查明栓塞的原因,針對原發病作進一步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