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多因心臟或動脈內血栓脫落或動脈硬化基礎上的急性血栓形成,其中以房顫引起居多,造成下肢動脈管腔堵塞,肢體急性缺血,表現為5P徵(疼痛、無脈、蒼白、麻木和運動障礙)。 該病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升高。根據患者典型的症狀體徵及既往病史往往不能診斷,彩超及動脈造影檢查可對其確診。
該病傳統療法多采用手術取栓,但該法存在創傷大,且易再次形成血栓等缺點,截肢率較高。手術取栓療效確切,取栓時間一般為栓塞後8小時內,儘早解除動脈栓塞恢復動脈血流。手術創傷大,術後併發症較多,包括缺血再灌注損傷、神經損傷導致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最常見為腓神經損傷導致足下垂,淋巴瘻亦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術中術後配合使用罌粟鹼及前列地爾改善缺血癥狀。近年來,腔內治療在動脈栓塞中的使用逐漸增多,經動脈導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成為治療動脈栓塞的主要方法。通過溶栓導管將尿激酶於血栓部位直接溶栓,同時可以配合導管導絲的機械碎栓增加藥物的接觸面積,提高溶栓效果,通過造影監測溶栓效果,對於溶栓後殘餘動脈狹窄可予以處理。
急性下肢動脈栓塞起病急驟,進展迅速,後果嚴重,需儘快明確診斷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恢復肢體血供,控制病情發展,最大限度保證肢體存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