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主任醫師 楊毅紅

  面癱的分期:

  面癱是指面神經炎所致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痺,常見的有貝爾氏面癱和亨特氏面癱(帶狀皰疹所致)兩種。一般說來,發病1周以內,為面癱的進展期;2--3周,為面癱的靜止期;3周以上進入面癱的恢復期。貝爾氏面癱輕者2--3周就可以痊癒;中度者1月左右恢復;重者1月半--2月可以基本恢復。亨特氏面癱恢復時間較長,多在2--4月甚至更長,有的不能完全恢復。

  什麼叫頑固性面癱?

  頑固性面癱,有人稱為難治型面癱,面癱程度多在中、重度以上,經過較長時間治療,恢復不理想。比如貝爾氏面癱約2月以上、亨特氏面癱約4月以上依然無好轉跡象,或仍有明顯面癱,甚至出現聯動(口與眼一起動)、倒錯(反向歪斜)、鱷魚淚(進食流淚)、面肌痙攣 、面肌萎縮等後遺症。

  筆者詳細瞭解和觀察了來診的頑固性面癱的患者,發現一類患者僅有恢復不完全,屬於治療不足導致:因為體質較差,或者年齡偏大,或同時患有一些全身疾病,而沒有兼顧身體狀況施治。這類人經過制定個體化方案,以補益氣血、濡養筋脈可以奏效;另一類卻是偏於治療過度(個人觀點)所致,這類病人除恢復不全外,還有聯動、倒錯、面肌痙攣等後遺症,難於治療。

  鍼灸治療方案建議:

  1、對頑固性面癱者,暫停一切面部針刺治療,採用雙側對稱按摩,力度以舒適為度,時間20分鐘。每日一次;面部還可貼麝香風溼膏,按穴位貼5--6穴。每穴藥膏1。5釐米見方即可,每晚1次。1月1療程。

  2、面部畏風寒者,在方案1的基礎上,重灸面部穴位半小時--1小時,每日1次,1月1療程。

  3、遠端穴位注射丹蔘注射液(丹蔘5毫升,利多卡因0。5毫升):風池、四瀆、足三裡、陽陵泉、胃俞、膈俞,每次選2對穴位,每穴1。5毫升,每週2次,1月1療程。此方案可單用或與其他方案同用。

  4。如面色晦暗,脣、舌紫暗,脈象澀滯者,屬氣滯血瘀型。面部選穴敲梅花針,出血後拔火罐。穴位:陽白、太陽、下關、四白、顴僚、地倉、頰車、迎香。每次選4穴,每週2次,1月1療程。

  對頑固性面癱的反思:

  1、重症患者早期應綜合治療。發病程度重者,應中藥、西藥、鍼灸並用,控制病情發展,以求儘早度過進展期、靜止期而進入恢復期。這對預後相當重要,不要單打一的治療。

  2、忌過早使用電針。電針的應用應在半月以後,早用會加重神經、肌肉水腫,影響恢復。也不能長時間使用電針,每次僅用20 分鐘。1周2-3次。一旦面肌有不自主痙攣抽動,立即停用,同時注意減少針刺數量,減輕刺激強度,最好加刺對側面部穴位,運用平衡療法以免矯枉過正。

  3、忌針刺治療過頻。醫患求愈心切,不間斷地治療,對中、重度患者治療時間長者並不適合。筆者見過除星期天外,連治2月、3月、甚至4月不休息的患者。沒給肌肉神經休息機會,當然效果不好,反而出現倒錯、聯動、痙攣等矯往過正狀況,令人扼腕。應該在治療出現平臺期時,休息半月--1月再治。這叫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在早年當住院醫生時,有位治療一月效果很不理想的患者,因需要出差中斷一月,僅囑咐他每晚貼麝香虎骨膏,出差歸來,竟然痊癒。從此我悟出,某些疾病的某些階段,休息或溫和的治療比針刺更重要。

  4、對身體虛弱,年高或全身疾病多者,建議配合適當中成藥或相應草藥治療,經典的有補中益氣丸、當歸養血膏、金貴腎氣丸、歸脾丸、香砂六君丸、逍遙丸等。請教醫生,根據氣血虛損或氣滯、夾痰的不同選藥,有四兩撥千斤之效呢!

  5、療程建議:對初期面癱病人,A. 每週治療5次,休息2天,1月1療程(20次 )。20次後未恢復的中、重度患者,休息1--2周再繼續下一療程;B. 每週治療3次,6周1療程(18次)。18次後未恢復者,休息1--2周,再繼續下一療程。筆者應用隔日治療方案,大多痊癒。也有恢復不完全的,日後可望進一步恢復。但沒有出現過聯動、倒錯、痙攣等後遺症。這些症狀一旦出現,很難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