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郭雲鵬

  筆者認為對於頑固性面癱不可忽視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及對針法的調整運用。因為面癱初起,發病突然,患者面部形象受到影響,加之對本病沒有認識,頓感難堪、茫然,後因失治、誤治而發展成頑固性面癱,遂感煩悶,甚或抑鬱,自尊心受損,以致自暴自棄,對治療失去信心。

  所以,重樹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並取得滿意療效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在多年的鍼灸臨床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心理疏導配合隔日巨刺法。首先遵循一切以人為本,注重患者的心理調整為原則。

  每位患者初診,必定熱情接待,與之交流,仔細詢問病史及診治經過,並告知本病的大概病因、病程、治療及預後等,經辨證分析後,擬定出相應的治療方案,同時放棄以前的所有治療,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積極配合新的治療方案。有條件的醫院,可在治療時播放一些既輕鬆,又悅耳的音樂,定收事半功倍之效。

  對於遺留額紋消失,不能蹙眉者,在心理疏導的同時,單日在患側採用梅花針沿攢竹-陽白-頭維-太陽行叩刺,輕叩至面板潮紅或微出血;雙日在健側行陽白平行3針刺,即陽白1針,距其上下0.5寸處各1針,呈吊針,可似滯針狀,沿額紋走向針刺;辨證配百會,遠端取合谷、足三裡。使區域性氣血通暢,並可刺激興奮處於失功能狀態的神經末梢,加速神經末梢的血液迴圈,儘快使其恢復功能,額紋復見。

  對於遺留面部板滯、口角歪斜,不能做聳鼻、鼓腮、露齒等面肌運動及口頰部嵌飯者,在心理疏導同時,單日在患側面部熱敷及輕按摩後,採用梅花針沿人中溝-鼻脣溝-顴s-下關-地倉-頰車-頦脣溝叩刺,並可拔3、4個小罐;雙日在健側取水溝、迎香、夾承漿、顴s透下關、地倉透頰車行鍼刺,必要時可上電針,採用疏密波適當配百會、足三裡、合谷、內庭以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

  須強調一定要“氣至病所”,才能達到滿意療效,正如《靈樞》雲“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因此,操作時應注意守神,心不二用,聚精會神,並囑患者常嚼口香糖,達到遺留諸症消除,面肌運動恢復正常的目的。

  對於遺留露睛,眼瞼不能完全閉合者,在心理疏導的同時,單日在患側採用梅花針叩刺上下眼瞼各10~20次,上眼瞼重叩,下眼瞼輕叩;雙日在健側取睛明穴,針刺時輕輕把眼球推向外側固定,然後沿眶壁緩慢刺人,不提插捻轉,出針後須壓迫3~5分鐘,以防眶周血管出血。同時辨證配百會、足三裡、申脈、照海等,可改善眼部血液迴圈,加強營養供應,加之應用了通司眼瞼開合的蹺脈之申脈、照海,從而使疾病不日而瘥。

  所謂頑固性面癱,主要是指高位(損害平面在面神經管及以上部位)的面神經損害,及嚴重的面神經損害(同一面神經節段,面神經的損害也有輕重的不同)。從臨床症狀來判斷,患側面神經完全癱瘓,伴有嚴重的耳後疼痛、舌前2/3味覺減退、患眼乾澀、聽覺異常及眩暈的患者,可能是難治的面癱,以上伴發症狀越多越難治。從中醫辨證來判斷,風寒型面癱易治,風熱型面癱次之,肝膽溼熱、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瘀血阻絡等型均較難治。此外,面癱早期的失治、誤治、調養失當也可造成頑固性面癱。年齡較大、體弱多病並伴有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的面癱患者,治療難度將加大,療程會較長。

  對於難治性面癱,除了中藥、鍼灸整體辨證調治外,多采用以下方法:

  1、穴位注射法,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混合後注射,畏痛者僅用維生素B12注射液進行穴位注射也可,用彌可保注射液更好。區域性和遠端穴結合運用,遠端穴多用足三裡、陽陵泉,各穴輪換使用,每週治療3次,少則2次此法適宜工作較忙的中、青年人。

  2、患部淺針多刺,面部所有穴位交替使用,每次用2個穴位溫鍼灸,此法適宜偏虛、偏寒的患者,每週治療3~5次。

  3、火針治療,用細火針廣泛點刺患部腧穴,然後再用淺針多刺法,此法賀普仁教授多用,適宜治療頑固性面癱,每週治療3次。

  4、適當針刺健側面部腕穴,以調動健側的經氣來促進患側的恢復以上各法可綜合運用。

  對於瞼裂較大、眼瞼開合困難的患者,均採用三陰交溫鍼灸。此法源於《眼科錦囊》,書中曰:“上瞼低垂,輕症者灸三陰交”。對於鼻脣溝淺者,可針或溫鍼灸後溪。此外要囑患者進行癱瘓面肌的功能鍛鍊。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患的病人,要積極控制原發病。經上述處理,只要堅持治療,發病半年以內開始來治療的頑固性面癱患者大都能逐步恢復正常。對於難治性面癱,要實事求是地交代患者,療程可能會很長,必須作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不能四處亂治,否則欲速則不達。

  通過查閱大量古典醫籍,從《靈樞・寒熱病》《素問・骨空論》《奇經八脈考》《難經・二十八難》《鍼灸大全・八脈八穴治症歌》中找到了陰陽蹺和任督脈的循行都上頭面部,且與手足太陽、陽明等多條經脈交會於目內眥、目銳眥、頰、脣等。“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選擇八脈中陰陽蹺和任督脈之交會穴來治療頭面部疾患。

  運用“靈龜八法”治療頑固性面癱,當在特定的時辰、八脈交會穴中某個穴位開穴時,其經脈所過之處,如目內眥、面頰部等也正是氣血最旺盛之時,這時留針候氣,就可使“氣至病所”,則能更有效地驅除邪氣,使面部經絡得以疏通和濡養,使頑固性面癱能獲得較佳的療效。

  A組:君穴取申脈,臣穴取照海,配穴取睛明、承漿透地倉(患側)。

  B組:君穴取後溪,臣穴取外關,配穴取瞳子透承泣(患側)、水溝透地倉(患側)。

  操作:按靈龜八法選好君穴的開闔時辰,如2003年5月20日13-15點(癸巳日、未時)開穴申脈,則先針A組君臣二穴,得氣後留針15分鐘,不起針,再取A組配穴留針45分鐘;第2天甲午日午時開穴後溪,即取B組穴位。如此兩組穴位交替鍼灸,20次為一療程。針面部穴位時手法宜輕,不作提插捻轉。

  隨症加減:體弱脾虛痰多者加足三裡、豐隆;舌麻舌歪者加廉泉;耳後痛者加翳風

  20多年來,筆者採用多種方法治療面癱,如針刺、刺血、溫針、灸法、穴位注射、電針、He-Ne鐳射、火針、敷貼等方法,相比較而言,效果最好者當數燒針。燒針治面癱取穴少,見效快,多數病人在10天以內治癒(其他方法治癒本病需30天左右)。即使是其他方法治療效果不好,即所謂的頑固性面癱患者,本法亦可取得良效。具體方法是:選取患側的下關、地倉透頰車,用75mm毫針刺入得氣後,用酒精燈燒針尾,以病人能耐受為度,先取下關,後取地倉透頰車,每穴燒針10分鐘,每日1次。小兒及怕針者只取下關,10次為一療程,一般10次內即可治癒,不愈者或恢復不徹底者,休息5天后再治1個療程。一般取效最快者5天即可治癒,慢者3個療程。針治及時與否是燒針取效快慢的關鍵。

  面癱病程在6個月以上,邪氣久留,經絡失養,治療較困難,可配用列缺、懸鐘、陷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採用輕刺、淺刺,多用灸法,適當加用調補氣血強壯全身的穴位,如足三裡、合谷、肝俞、脾俞以旺盛陽明氣機。另外背部走罐調整陰陽,督脈及兩側足太陽膀胱經由上而下,每經4分鐘共12分鐘以面板潮紅為度。少數病例僅留有人中溝偏歪很不易糾正,可加刺厲兌,此為足陽明之“井”穴,往往可以收效。對於患側肌肉無力者,可加用中頻電腦治療儀進行功能性電刺激,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總之,頑固性面癱應該整體調理,多種方法協同使用,有耐心方能奏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