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主任醫師 楊毅紅

  近幾年來,中醫養生熱在全國各地悄然興起。從電視、網路到報刊、雜誌,從各種講座到親朋好友間交流,人們對自身和家人的健康投入了更多的熱情和關注。
  中醫養生是一門古老又新興的學問,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有“導引”、“按蹺”治病防病之說,這是中醫“治未病”理論即未病先防理論的體現。當今各類健身武術、健身體育、健身舞蹈、健身功法都屬於養生術。保健按摩就是應用中醫按摩手法來防病治病,是既有中醫理論支撐又有實用價值的養生術。
  保健按摩,是每個中老年朋友都可以身體力行的養生術。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逐漸虛弱衰老是自然規律。但是,人們抵抗虛弱、延緩衰老卻是可以做到的,保健按摩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針對個體而言,每人的薄弱環節是不一樣的,虛弱在哪個臟腑?是氣虛、血虛,還是陰虛、陽虛呢?我們應該進行鍼對性的調理――保健按摩。
  什麼叫虛?或者說什麼叫虛症?由於人體自然衰老,或者本身先天不足,後天又失於調養(飲食不調、七情內傷),造成五臟六腑和氣血陰陽的虛損病症叫做虛證。虛症按氣血陰陽分,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不同;按五臟六腑來分,有心、肝、脾、肺、腎虛等臟器的不同。由於發病的複雜性,五臟虛損和氣血陰陽虛損並不是單一出現的,如肺氣虛咳嗽氣喘啦,脾胃氣虛消化不良啦、肝(陰)血虛眼花抽筋啦、腎陰虛腰痠筋骨疼痛啦等等,這裡不能一一贅述。

  氣、血、陰、陽相互是有關聯的。氣與陽是一對,指生命活動的功能,血與陰是是一對,指生命的物質基礎。氣虛進一步發展就成為陽虛,血虛進一步發展就成為陰虛。簡而言之,氣虛的基本表現就是氣力不足,血虛的突出表現是血色不好,陰虛表現為虛火大,陽虛表現為畏寒怕冷。比如陰虛有潮熱多汗、五心煩熱、容易上火、口乾咽燥、口舌生瘡、小便短少、大便乾燥。陽虛呢,表現有容易感冒、四肢冰涼、胸腹發涼、稍有感寒飲冷就腸胃不舒服、腹脹、腹痛、便溏、腹瀉、小便清長或夜尿多。中老年朋友,您自己和家人屬於哪種虛證呢?我們又該怎樣做保健呢?
  幾種常見的中老年人虛證:
  1、肺氣虛弱:表現為氣短或動則喘氣,語言低微,面色蒼白,畏寒怕冷,易感冒,表現為咳嗽、噴嚏、流清涕等。可能有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病史。
  按摩保健穴位:中府、雲門、膻中、大椎、身柱、風門、肺俞、尺澤、列缺、魚際。 手法:一指禪推法、揉法、推法、擦法;一指禪推法結合指按、中指揉法,在膻中、中府、雲門操作每穴1分鐘;大椎、身柱、風門、肺俞穴以滾法操作至發熱為止。尺澤至魚際可用擦法或滾法直至發熱。
  飲食保健:白木耳、百合、蜂蜜、冰糖、梨子、蓮藕、荸薺、黃芪、黨蔘、人蔘等,煲湯最好。
  2、脾胃氣虛:

面色萎黃或蒼白、身體瘦弱或虛胖、納呆(胃口差)、食少、脘(肚)腹脹滿、四肢無力、大便稀溏或腹瀉,有慢性胃炎或慢性腸炎等消化系統病史。
  按摩保健穴位:中脘、天樞、氣海、關元、內關、合谷、足三裡、三陰交、背俞穴(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 手法:一指禪推法、摩法、揉法、按法;操作:患者取仰臥位,醫者在患者右側,先用一指禪推法結合按揉法,還可結合四指摩法,重點按揉中脘、氣海、天樞等穴,繼之用一指禪推法結合按揉法,在內關、合谷、足三裡操作,時間約1分鐘。背俞穴多用擦法、滾法,直至發熱。
  飲食保健: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魚類、瘦肉做成湯類、羹類、
  蒸菜類最佳,藥材如黃芪、當歸、人蔘(黨蔘)、山藥、天麻煲入湯內,每種中藥用10克就行。水果可以煮著吃。禁忌生冷、油炸、燒烤、辛辣香燥食品。
  3、肝腎陰虛:眩暈(頭昏眼花)耳鳴、兩目乾澀、口乾咽燥、五心煩熱、腰膝痠軟、抽搐、遺精、月經不調。
  按摩保健穴位:百會、四神聰、印堂、太陽、風池、神闕、氣海、關元、足三裡、三陰交、太沖、太溪、湧泉,手法:以一指禪推法、指按法、揉法為主。
  飲食保健:肉骨頭湯、海蔘、豬血類、核桃、黑芝麻、紅棗、花粉、蜂蜜、杏仁、松仁、阿膠、龜膠等。
  4、脾腎陽虛:面色s白、形寒肢冷、四肢冰涼、聲低息微、大便溏薄、下利清谷、五更瀉、小便清長或夜尿多、閉經、陽痿。
  按摩保健穴位:中脘、氣海、關元、足三裡、大椎、身柱、腎俞、
  命門、腰陽關。手法同上,加用艾灸的方法更為合適,可用溫灸器施灸20―30分鐘,神燈、頻譜等儀器等同於艾灸,謹防燙傷。
  飲食保健:羊肉湯、牛肉湯、狗肉湯類、生薑、乾薑、韭菜、人蔘、黨蔘、枸杞、山藥、桂圓肉、阿膠、龜膠、鹿角膠等。
  5、心脾兩虛:有六個詞描述心脾兩虛症狀:心悸、失眠、多夢、食少、腹滿、便溏
  心悸,就是心慌,不踏實,心跳不規則,可伴有驚恐感;失眠,指入睡困難、早醒或醒後難以再入眠;多夢,睡眠夢多,似睡非睡;食少,飲食量少,食慾差;腹滿,食後腹脹多氣;便溏,大便稀溏不成形。簡而言之,一個人吃不好也睡不好,往往氣力和顏色很差。
  按摩保健穴位:百會、四神聰、太陽、安眠、內關、神門、心俞、厥陰俞、脾俞、胃俞中脘、天樞、關元、合谷、足三裡、三陰交
  手法:同上。
  飲食保健:兼顧養心安神,健脾胃:桂圓肉、蓮子、百合、大棗、酸棗仁、枸杞、山藥、陳皮,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湯類、羹類、蒸菜類為好,上述中藥煲入湯中。忌生冷、油炸、燒烤、辛辣香燥等。
  穴位總結
  頭面部穴位:百會、四神聰、太陽、風池、印堂
  胸腹部:膻中、中府、雲門、中脘、天樞、氣海、關元
  腰背部:大椎、身柱、命門、腰陽關、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
  四肢部:尺澤、合谷、內關、神門、太淵、足三裡、三陰交、太沖、太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