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內科 主治醫師 周敏

  艱難的求醫之路――小記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多麼陌生的名字,但是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這個好發於中老年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我院從2005年至今已經收治了50多例患者,但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以侵犯多個器官,除專科醫師外,很多患者及醫師大多缺乏對此病的主觀認識,造成多發性骨髓瘤的誤診率在60%以上,造成了很多患者在輾轉數家醫院或很多科室後才到血液科就診,最後被確診,因此有必要提高本病的認識,減少誤診率。

  首先多發性骨髓瘤的好發年齡在50~70歲的中老年,發病機制是漿細胞的克隆性疾病,漿細胞無節制的增生及分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以骨痛、貧血、腎功能損壞最為常見,其次為高粘滯綜合徵及高鈣血癥。

  (1)骨痛,多發性骨髓瘤的骨質破壞主要是漿細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激活了破骨細胞,造成了區域性的骨質破壞或全身的骨質疏鬆,主要表現是骨痛,多發骨質破壞,在全身的扁平骨表現尤為明顯,如顱骨,肋骨及骨盆,胸椎及腰椎,但仍有少數患者表現為四肢長骨的骨折。我院曾經收治多例在早期診斷為椎間盤凸出,在骨科甚至是中醫推拿無效的患者,最後癱瘓在床才到血液科就診的患者。

  尤其腰痛,是老年人的常見症狀,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推行性骨關節病、骨折、椎間盤突出等這些老年人常見骨科疾病均可出現上述症狀,因此在沒有骨質破壞而又忽視其他症狀時,極易導致誤診。

  (2)腎功能不全:腎臟損害是本病的常見症狀,主要可能出現高血壓、浮腫、少尿等腎功能不全,有的患者甚至到尿毒症期才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

  (3)貧血  90%的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出現貧血,貧血程度以輕到中度為主。

  (4)感染、出血等,患者常表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咳嗽、尿頻、乏力、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當血常規變化不明顯時,往往沒有到血液科就診,易出現漏診、誤診。

  (5)高粘滯綜合症 主要表現為頭暈、手足麻木、乏力、胸悶、記憶力減退等,其症狀更缺乏特異性,病人多就診於神經內科、心內科。

  總結:因此對於中老年患者出現骨痛、蛋白尿、腎功能不全、貧血、反覆感染者,常規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應想到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在常規檢查中重點肝功能及血常規,血常規中示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一般在正常範圍內,肝功能檢查中可見球蛋白、總蛋白異常升高,同時白蛋白下降,白球比值出現倒置,在排除有肝病、實體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以行骨髓細胞學及M蛋白電泳確診

  附典型病例一例:

  患者,男,65歲,因“腰背部疼痛5月”入院,患者在09年1月無明顯誘因出現腰背部疼痛,為持續鈍痛,到我市一家市立醫院就診,診斷為“腰椎骨折”,給予治療後疼痛仍逐漸加重,出現活動受限,2009年6月轉入另一家市立醫院骨科住院,查肝功能提示總蛋白為 121.4mmol/l,白蛋白 35.6g/L,球蛋白 82.8g/L,血常規示:白細胞 3.5  血紅蛋白  83g/L,血小板 116。骨髓細胞學檢查示:原始漿細胞 7.5%,幼稚漿細胞 9%,成熟漿細胞 20%,擬診為多發性骨髓瘤,6月22日轉入我院,在我院繼續行M蛋白骨髓瘤檢查示IgG 69 .8g/L,KAP輕鏈 9.19g/L,核醫學骨掃描示:第4、11、12胸椎、右側第2、3、4肋骨及肋軟骨交界處,右側第5、6前肋、左側第5、6、7前肋可見代謝旺盛灶。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IgG-KAP型)。

  病例分析:該患者為老年男性,從發病到最後確診時間為5月,在多家醫院的骨科就診,用常規治療方法無效,症狀逐漸加重,最後無法正常行走,患者及家屬非常焦急,最後是一位骨科醫師在常規檢查中發現患者貧血,球蛋白異常升高,才考慮是否為多發性骨髓瘤可能,行相關檢查確診,患者骨掃描也發現有骨質多發破壞的顯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