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心理科 主任醫師 黃樺

  一組調查顯示,22.1%的人認為孩子該玩的年齡就應該讓他們玩,不能過分約束,52.2%的人由於小時候被壓制不能玩,上大學或者長大後出現了“反彈”,開始大玩特玩。浙江大學教授鄭強在一次演講時說到,中國學生上大學後沉溺網路,盲目戀愛,是因為小時候沒機會玩造成的,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玩呢?

  玩是人與生俱來的,人類最早的玩是胎動,新生兒的玩是一些先天的反射活動,週歲的兒童主要是玩行走,繼而是跑、跳、攀、爬。隨著兒童動作的發展,活動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而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期,兒童產生了實踐活動的萌芽,有了一些原始而極其簡單的遊戲活動。遊戲是兒童發展智力的心理基礎,是促進兒童心身發展的最好活動模式。可在遊戲中鍛鍊兒童的記憶力、模仿、觀察及想象能力;可在遊戲中使兒童增強協作意識,學會分享快樂,培養大度、寬廣的氣質。可在遊戲中學會互相謙讓,互相支援。

  如果省略了這個遊戲過程,將會導致能力缺陷,性格古怪,離群獨居,適應困難,交不到一個知心朋友,形成人際交往障礙,甚至表現為敏感、攻擊、敵視。到青少年時期可能因為學習、就業與家庭和社會衝突,個性不成熟以及情感等問題處理不當而表現各種心理障礙,如:焦慮、自卑、自抱自棄、情緒抑鬱甚至自殺行為以及在青春期對性的好奇、恐懼等。兒童玩不僅是一種天性,還是一種發洩的方式。不讓玩其實是不讓發洩,負性的情緒不能發洩極易導致心理問題,後果很嚴重。

  玩遊戲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到了學齡期,兒童大腦活動的興奮性增高,大腦的抑制性增強,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安靜坐下來,能初步分析和綜合外界資訊,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著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是接受文化知識的好時期。關鍵是怎樣引導兒童學習,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態度和興趣,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學習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效率的高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確實需要一種規則,但是這個規則的樹立不能讓他感到痛苦。 我國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過:“不要在孩子不感興趣或者還沒有能力理解的時候,讓他做任何不感興趣的事情。”玩個痛快才能學個紮實,最後達到心身的平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