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膽外科 主治醫師 崔軍凱

  很多人的膽囊有結石而不自知。膽囊結石是肝臟分泌的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色素鈣鹽析出混合而成的固體石狀沉積物。膽囊中結石如無症狀也無需治療。不少人在體檢時用超聲波檢查腹部發現膽囊結石,從此引起不安和顧慮,此後即可能產生一些症狀,實際上是由於不瞭解膽石症,因而精神上有壓力而引起。

  只有20%膽囊結石有膽絞痛發作症狀,這是一種較重的右上腹疼痛,疼痛劇烈而且是突然發生,以至病人都能正確回憶起發病時間,如在半夜10時或下午1時,疼痛之後常伴噁心或嘔吐。疼痛維持十幾分鍾至數小時不等。此後疼痛緩解,但患者常有1-2天飲食減退。

  膽石症目前十分多見。上世紀50年代末國內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病房中很少有膽囊結石住院手術者,而現在普外病房中,腹部手術中超過半數為膽石症施行手術。所以膽石症與飲食有密切關係。

  膽石症如果出現症狀而且發生合併症,未及時正確治療,後果可以很嚴重的,但及時診斷治療則康復也是很快的。

  一、膽石症的症狀

  膽囊結石的症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僅表現慢性消化不良,可以有噯氣、噁心、納差和上腹輕度脹痛。這些症狀沒有特殊性,很多其他疾病都可以有這些症狀。譬如胃潰瘍、胃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胰腺炎等。腹腔內其他臟器疾病都可以具有這些症狀,甚至腹腔之外心肺胸膜也可以表現這些症狀。

  因此患者去醫院求診時,醫師既不問詳細病況,又不做體格檢查,甚至病人話未說完,就開出處方或開出超聲波檢查申請單。如此看病就可能發生誤診。因為膽囊結石用超聲波檢查是十分容易發現確定的。如果有膽囊結石,也有可能為其他疾病引起。一旦發現常見的膽囊結石,醫師就不加深究,都歸罪於膽囊結石。

  甚至立即住院手術,入院後也不詳細瞭解病史和體格檢查,一切仰仗各種特殊檢查和化驗。這幾年中我已遇到不少病例患有胃癌、肝門膽管癌、胰腺癌等重症,在他院當作膽囊結石手術,術後又推出門外,最後進入我院再手術。

  膽囊結石另一症狀是突然發生上腹部或右上腹急性絞痛,疼痛劇烈有陣發性傾向。

腹痛可在進食後或夜間突發,持續15分鐘到數小時,疼痛起於上腹部,可以轉移至背部。此種絞痛消失後,仍有上腹部脹痛1-2天。絞痛發作可間隔數週、數月甚至數年後再發生,但不會每天都有絞痛發作。

  膽囊中膽石可以排出進入膽管,此後再進入小腸隨大便解出。膽囊可以不斷產生結石,較小結石則經常自然排出。如果膽囊結石較大,其直徑超過細小膽管則不易排出,發生嵌頓引起絞痛。即使服用各種具有排石美名的藥物,也不能證明已排出,不用藥物也自然有結石排出。膽石排出量非好事,因為一旦發生阻塞膽管,即可發生絞痛,甚至感染髮熱;阻塞膽總管可以發生黃疸,或發生急性膽石性胰腺炎。

  膽囊中小結石即使排出仍可再生,膽石排出不是此病已愈,故若不去除膽囊,即使去盡膽囊中結石,仍會繼續產生結石。因此膽囊結石留在膽囊之中不排出來比排出為好。即使因此發生膽囊炎,治療就簡單多了,切除膽囊即可,術後一週餘即可出院。如果膽管中有結石,阻塞膽汁流至小腸可引起感染髮炎和黃疸,需切開膽管取石解除阻塞,住院時間就長達3-6周。

  如發生膽性胰腺炎則住院手術後恢復時間更長,且重症膽石性胰腺炎是有致命危險的併發症。實際上一些所謂排石藥物和方法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較小膽囊結石自然排出,即使排出也不能認為治癒。排出途中受阻則發生併發症,危害不小。因此膽石症一旦發生黃疸,即面板和眼呈黃色,患者可有寒戰發熱,此時則必須住院治療。應該記住,如果沒有疼痛,一旦發生黃疸和尿色深黃,不宜對症治療,必須住院檢查查明病原,因為不一定是膽石引起。

  二、膽石分類和原因

  膽石可以小如泥沙細粒,或大如鳥蛋,可以呈園形,表面可為光滑或粗糙呈桑椹,也可以多面錐體,可為單枚,也可多達數百枚。醫學上膽石分三類即:

  1、膽固醇結石:多見於歐美和中東地區,國內相對較少。此種結石質硬,園形,表面呈桑椹,質輕,投地可以反彈跳起,用力敲擊才破碎,內面有光澤結晶體可見。其來源都來自膽囊。用超聲波檢查體檢時,常發現的膽囊息肉中95%的息肉實際上是此種膽固醇結晶沉積於膽囊壁所致,故為假息肉而不是真息肉。

  真息肉應該是膽囊壁上生長的贅生物,質軟。假息肉是膽固醇結石的一種形式,它脫落在膽囊中可形成膽石,也可以自然經膽管排出,由於其細小相對容易排出,但排出時也可以發生疼痛。

  2、膽色素結石:國內相當多見,東南亞各國皆多見。膽色素結石呈棕色或黑色,手捻或鉗夾即可粉碎,有時呈細小微粒狀即泥沙狀結石,此種結石多數仍來自膽囊,膽管中的膽色素結石多半也是從膽囊中排出的細小色素結石,再逗留在膽管中發展為較大結石。

  3、原發性膽管結石:此類結石也是膽色素鈣結石,它並不來自膽囊,而是在膽管本身中形成,此種結石往往數目很多,肝內和肝外膽管都可以存在,有的主要發生在肝內膽管,而且膽囊切除手術後仍有發生,故認為是原發於膽管的結石。

  發生膽石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但形成結石的因素有的已經明白。分述如下:

  1、肝臟分泌的膽汁中含膽固醇量多,且與其他成分比例失調,因而不能完全溶解而有微結石析出,形成膽固醇結石。尤其在膽囊中膽汁濃縮4倍以上,這是形成的條件。肝分泌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高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高是不相關的,因此口服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藥物不會使膽汁中膽固醇含量下降,也不能阻止膽石發生。

  2、膽囊排空不完全。進食後膽囊就會收縮排出膽汁至小腸幫助消化。如果膽囊收縮不好或收縮無力,如在妊娠時或長期禁食後,就使膽囊收縮無力,容易發生膽石。

  3、其它因素:

  Ⅰ、女性患膽石比男性多一倍以上,因女性雌激素使膽汁中膽固醇排出增加。孕激素有使膽囊收縮力下降,故妊娠後易發生膽囊結石。口服避孕丸和絕經後用激素替代治療皆使膽汁中膽固醇增加,且使膽囊收縮力下降使患膽結石危險性增加。患膽石危險性增加的證據是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分析結果表明發生率增加,並不是用避孕藥者和妊娠者都會發生膽石症。

  Ⅱ、超體重肥胖者膽汁中膽固醇含量增加,膽汁中膽鹽相對下降,且膽囊收縮排空不完全,這些因素皆使膽石形成危險性增加。女性20-40歲時體重超重則比正常體重婦女患膽石症多6倍。

  Ⅲ、飲食中高脂肪和高熱量加非體力勞動坐案工作者,則發生膽石危險性增加;相反低脂、低熱量飲食和體能鍛鍊可減少膽石的發生。

  Ⅳ、年齡增加則膽石發生率相對增加。

  三、膽石症的治療

  無症狀的膽囊結石無需治療。此種膽石往往在體檢經超聲波檢查發現,稱為“靜止”膽石,應採取等著瞧的態度。但如果發生症狀,經查屬實是膽石引起者則應及時治療。

  手術治療最有效,故而也是最常用的膽石治療。

手術切除膽囊,去除膽石的發源地。但若是原發性膽管結石則去除膽囊是不夠的,需另施行其它膽管腸管吻合手術。

  很多患者懼怕手術,合乎情理之中,因而尋求非手術治療方法。但是迄今有公認證據和有效的非手術治療只有二種。

一種是口服熊去氧膽酸,每日服藥持續半年,藥費累計十分昂貴。但問題仍在於它僅限用於膽固醇結石,且只有小於1.5釐米直徑單個結石有效,否則療效不佳;停藥後在10年內有半數膽石完全消失者將復發膽石。

  此藥能溶解膽囊中膽固醇結石,故20年前初期使用時視為良藥和大發明,日久之後已很少應用。其它尚有多種市售膽酸類藥物並沒有此種溶石作用,但仍聲稱可治療膽石。如果是膽色素鈣結石和原發性膽管結石則熊去氧膽酸也是無用的。

另一種非手術治療膽囊結石方法是用體外超聲波聚焦於膽石,然後擊碎膽石。如果膽囊中膽石較大,則不易擊碎,即使擊碎也不易排出,且有擊傷臨近正常組織的危險。因此也僅在膽固醇結石病例輔助口服熊去氧膽酸藥時聯合使用,10餘年前風行一時,但是仍經不起歷史的考驗。

  手術切除膽囊的原因除為了去除產生膽石的源頭之外,有症狀膽石的膽囊,95%都有不同程度急性和慢性炎症,或其他膽囊收縮或濃縮膽汁功能上問題。多數膽囊結石其膽囊已無功能可言,切去一個已喪失功能的膽囊並無妨礙消化功能,故僅有部分病例術後稍有大便次數增多,但數月之後又能恢復正常。

  原發性膽管結石和自膽囊排入膽管而又不能進入小腸的膽石都需要手術治療。此種病況除發作絞痛之外,尚有急性膽管炎感染,有寒戰發熱且有黃疸出現,對肝臟和全身有很大危害。少數病例可以用十二指腸鏡下電刀切開膽管匯入小腸的開口突出處,然後圈套膽石取出;大多數病例由於膽石大而眾多,難以除盡,尤其是原發性膽管結石。肝內膽管如有結石,且引起感染症狀則應該作膽腸吻合手術。

  體格檢查時用超聲波發現肝內膽管孤立小結石,如果沒有症狀,也無手術治療指徵。

  總之,膽石症是一個常見較複雜的疾病,短短闡述不足說明全貌。在手術方面尚有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之分,各有各的手術指徵,並不能互相替代,而是互補的。將另文闡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