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邵冬珊

  養生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誰不渴望健康長壽!祖國醫學注重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養生方法,並形成了以順為養的養生觀。筆者在中醫養生理論的指導下,體會到春季養生應在順、和、調三方面下功夫。
  順是要順應自然。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體的功能活動與四時氣候的變化息息相關,人只有主動地適應自然,才能保持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才能保證人體內在功能活動的平衡協調。春季為四季之始,是萬物復甦,生命萌發的時節。春季之氣溫煦和暖,屬少陽之氣,與人體肝膽關係密切,中醫有“凡十一髒取決於膽”的論述,是謂膽為少陽春生之氣,春氣生則萬化安。
  春季人體陽氣生髮,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若“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祖國醫學的這些論述,對指導今天的養生仍有積極的意義。春天的到來,人的形神應從冬季的嚴寒封閉中解放出來,可適當早起,寬衣解帶,以舒展形體,和暢氣血;可到山野、湖邊、草場賞花聞香,領悟自然勃發的生機,培植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春季主風,氣候乍暖還寒,還應注意衣著、居室保暖,提倡多捂一捂,不要過多暴露肢體部分,以免傷風受邪。
  和是調節情志,就是調整好心理狀態,避免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不良情志的刺激。肝在志為怒,這是春季最易出現的異常情緒。大怒直接損害肝臟功能,破壞其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大怒還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有資料表明,各種重大疾病發病率的70%與憤怒有關。還有一種與肝氣疏洩不及有關的抑鬱症,人們習慣稱之為“心病”,在我國,每年引起的自殺人數已高達20餘萬人,現已成為排在心腦血管疾病、支氣管炎、慢性肺氣腫、肝癌、肺炎之後的第5位死因。據權威預測,到2020年精神障礙和自殺將佔我國疾病總負擔的首位。
  如何養精調神刻不容緩,在春季要學會適時宣洩情緒,俗話說:心中有氣一聲吼,吼出煩惱和憂愁。也可通過深呼吸來緩解不良情緒,或者通過K歌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要讓積極的思想情緒來影響自己,如笑就是一劑良藥,臺灣有位養生專家提倡每天大笑10分鐘對身體大有裨益。
  笑能使人頭腦清醒,精神振作,體力恢復;笑還能促進食慾,輔助睡眠,通過增進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道的活動使人胃口大開,通過調整自主神經功能把人送進夢香,睡得酣甜。
  調是調偏救衰之意。疾病的發生是陰陽出現偏盛偏衰的反應。如陽虛之人往往出現形寒肢冷,頭昏體倦,鬱鬱寡歡,心虛膽怯之症,至春季得大自然陽氣之助,症情可少愈,調養得當的話,病或可愈於春。這類病人應多進行日光浴,多參加激情熱烈的運動。
  宜食溫熱之物,如牛、羊、雞肉等,少食瓜果冰凍之物;宜進溫補之藥,如補中益氣丸、金T腎氣丸,忌用苦寒之品,如市場上熱銷的某些減肥藥、排毒藥,用之不當,恐傷人體胃氣而殃及根本。還可按摩和鍼灸保健穴,如足三裡、命門、關元、氣海。另有一類陰虛或陽盛之人,每到春季,病易發作,輕者出現“上火”,如目赤腫痛,口舌潰爛,血壓上升等現象,重者可傷風動血或腦卒中。

  此類體質之人服食和用藥當以柔潤之品為主,食以雪梨、豆腐、牡蠣之類,藥用杞菊地黃丸、生脈飲,若心肝火旺而煩躁失眠者,可選用牛黃上清丸,或用甘麥大棗湯加酸棗仁、龍骨、牡蠣等,尚可靜以垂釣、書法、氣功輔之。
  附:
  1、春季失眠多汗症:每日用五味子6~8克研末,分2次服用,棗湯調下。1周為1療程,可連續服1月。
  2、胃中溼熱,嘈雜能食,泛吐酸水症:每日用蒲公英30~50克煎水分服,1~2日見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