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產科 副主任醫師 楊學舟

  肌肉注射(簡稱肌注)是臨床常用的給藥途徑,一般引起全身面板問題較少,偶爾會出現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瘙癢等情況,這主要是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一般少見,多與病人的過敏體質有關。

  嚴重的皮疹可以泛發全身,表現為全身大面積的紅斑、水腫,甚至出現大皰、糜爛、有時可出現窒息、嘔吐、腹痛,當出現呼吸短促、氣喘、血壓下降、脈搏加快、多汗等休克表現,可危及生命。

  區域性有時會在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硬結、疼痛、瘙癢;以區域性硬結較為多見。它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影響藥物吸收和療效,也是造成治療中斷的原因之一。

  肌注發生硬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藥物吸收緩慢或注射的深度不夠,與藥物種類、注射方法、體質因素有關。

  一、藥物因素

  1、某些藥物的溶解度很小,如黃體酮油劑等,肌內注射處常因吸收緩慢而形成硬結。又有一些藥物在注射部位極易析出藥物結晶,難以吸收,形成腫塊。

  2、還有些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青黴素鉀鹽、氯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林可黴素和氨茶鹼、硫酸阿托品,用於治療貧血的鐵劑等,注射後都容易出現硬結、疼痛現象。

  二、注射因素

  1、因肌注深度不夠,肌注藥物注入脂肪層,而未達到肌肉層時,藥液在脂肪層內停留時間較長,結晶析出刺激組織,引起纖維組織增生,包繞結晶體形成硬結。

  2、在同一部位反覆多次肌注,藥物在區域性停留時間則延長,蓄積而形成硬結。如長期肌肉注射胰島素,就會出現區域性面板硬結、紅斑甚至感染。

  3、病人接受注射時精神過度緊張,肌肉不能放鬆而造成的;或者是比較胖,致使針頭刺入深度不夠,而將藥液注入脂肪層裡,由於那裡血管較少,不易被組織吸收,以至在注射部位產生硬結現象。

  4、每次給藥量過多,超過5mL就增加了形成硬結的機會。

  三、體質因素

  1、當病人長期臥床時,其肌肉活動量相對減少,區域性組織的供血量也減少,藥物的吸收速度變慢,逐漸形成硬結。

  2、接種疫苗,如接種百白破引起的硬結,接種部位有紅腫熱痛癢並可伴有低熱等症狀。

  3、疤痕體質的人。

  發生了硬結,該怎麼辦呢?――軟化硬結,促進藥物吸收

  1、溼熱敷

  將溼毛巾浸在60~70℃的熱水中(亦可加入50%硫酸鎂溶液),擰乾後敷於患處,每3-5分鐘換1次,持續20~30分鐘,每天可3-4次。如果配合按摩效果會更好。此法可以放鬆肌肉,促進血液迴圈,加速注射部位藥液的吸收,起到消腫散結的作用。越早熱敷效果越好。

   2、土豆片貼敷法

  新鮮土豆切成片,約0.5―1釐米厚貼於患處,(土豆片略大於硬結),用紗布條固定,每日換一片,一般外敷幾天就可以使硬塊消退。這是我院醫護人員普遍建議的驗方,沒有土豆也可用鮮白蘿蔔替代。還可將新鮮土豆切碎,加適量食醋搗成泥狀,塗於硬結處。

  3、傷溼止痛膏貼敷法(孕婦忌用)

  將傷溼止痛膏剪成適當大小貼在硬結處,再用熱水袋裝熱水熱敷10―15分鐘,每天1―2次,一般2―3天見效。

  4、雲南白藥外敷法

  取雲南白藥一瓶以白醋調之,捏成薄餅貼於硬結上(餅略大於硬結)固定好2―3天有效。

  5、仙人掌外敷

  取仙人掌一片,去掉芒刺,搗如泥狀,敷在硬結處,用紗布蓋好固定,每日一次。

  6、冰片塗擦法

  方法是取冰片2―3克(藥店裡有買),溶於75%的酒精30毫升中,冰片溶解後,用無菌紗布浸溶液塗擦硬結,每次5―10分鐘,每天一次,常3―5天見效。

  7、艾條薰灸(孕婦慎用)

  取艾條一條,點燃後直接薰硬結部位,患者以自覺有溫熱感、舒適感,以不覺面板很燙為度。?這些都可以在家中操作,簡便易行,當然您也可以上醫院進行理療,安全有效。理療療法有磁療、超短波、微波、鐳射等方法,均具有消炎、消腫、止痛、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促進藥物吸收及軟化硬結作用。

  此外,各地醫生建言獻策,還提出了以下方法,不妨也試試哦~:

  1、用燒開的熱水加食鹽少量再加少許白酒。用毛巾敷。注意別燙到。每天三次。敷過後,土豆片要厚一點的。敷半個小時以上。

  2、熱水,以不燙傷為度,加入硫酸鎂粉至飽和濃度,毛巾浸透,熱敷患處,每天3次,每次20分鐘,以前用的效果不錯。

  3、酒精把紗布浸溼敷在腫痛部位,每天2次,每次30分鐘,連敷5-7天,效果不錯哦!4大黃、芒硝1:1共研磨細沫,裝入紗布包中外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