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述結核性風溼症被誤疹為風溼或類風溼可能性極高。但該病與風溼、類風溼性疾病的最大差異是不侵犯心臟,患者不會患有風溼性心臟病。如患者按風溼、類風溼性疾病進行治療多表現為:對治療風溼、類風溼的藥物反應不明顯,停藥易復發,病情反覆或復發病情加重明顯。
通過臨床研究發現,有過結核感染者但有風溼、類風溼性疾病臨床表現的患者雖然被其它醫院診斷為風溼、類風溼性疾病,按結核性風溼、類風溼免疫綜合症進行治療有95.5%的患者被治癒。
病症體徵
結核桿菌侵入肺部會引起肺結核。其實,結核桿菌還能進入人體的其他組織,引起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胸膜炎、結核性腹膜炎、腸結核、腎結核,還可引起骨結核和結核性關節炎。結核性風溼症雖然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兒童、老年人和營養不良者多見。病變可以發生在所有關節,但以負重和活動度較大的髖、膝、脊柱等關節為多見。
該病的發展經過均為慢性,大部分病人從單關節開始。患病的關節出現疼痛、腫脹、活動障礙,關節表面的面板緊張、變薄、觸之不熱而有僵硬感。關節的疼痛大多在活動時加劇,休息後稍減輕。睡眠時,由於肌肉放鬆,關節稍一活動,即可引起劇痛,患兒常在睡夢中痛醒而啼哭。
結核性風溼症的病人,病變關節周圍的肌肉萎縮,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運動受限和畸形。脊柱結核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病人常有挺胸、彎腰不便,小兒病人常需蹲下才能撿取地上的東西,穿襪或繫鞋帶均有困難,並出現駝背;髖、膝關節結核,走路呈跛行,膝關節常呈半屈位;肘關節結核常使關節發生半屈曲畸形。
在骨、關節結核發生半年到一年以後,病變附近或較遠處形成膿腫,因區域性面板一般不熱,稱之為“寒性膿腫”。膿腫潰破後流出清稀的膿液,內夾雜乾酪樣的壞死物,時間一長創口凹陷,周圍面板青紫發暗,可以形成瘻管,久經不愈。
結核性關節炎雖與類風溼關節炎容易混淆,但也有其特點:
1、大多為單關節發病。
2、多見於兒童、老年人和營養不良者。
3、經X線檢查,早期可發現骨質疏鬆。在疏鬆的骨質中,可出現一個半透明而無骨組織的病變陰影,關節間隙增寬及滑膜增厚,淋巴結腫大,以後可有關節面糜爛,邊緣部骨質破壞缺損,晚期可見關節囊附近呈點狀或片狀鈣化,關節間隙狹窄與半脫位等骨質破壞現象。
4、滑液抗酸染色的20%標本可見結核桿菌,80%培養為陽性。
5、類風溼因子陰性。
臨床表現
結核性風溼症是一種結核病的過敏反應,多見於青少年女性。臨床表現類似風溼熱,故有人稱其為結核性風溼症。多發性關節痛或關節炎,以四肢大關節較常受累。面板損害表現為結節性紅斑及環形紅斑,前者多見,好發於四肢尤其是四肢伸側面及踝關節附近,此起彼伏,間歇性地出現。常伴有長期低熱。水楊酸製劑治療無效。其他過敏反應表現有類白塞病、濾泡性結膜角膜炎等。
1、發熱:多為低熱,高熱者常提示內臟有嚴重的活動性結核灶如粟粒性結核。發熱者常伴有盜汗,且汗量較多。
2、關節症狀:常為多關節受累,一般先波及膝,髖等大關節。以後可相繼累及手足小關節。症狀時輕時重,遊走不定和反覆發作。一般晨起痛重和強硬感,活動後減輕,無關節畸形或強直。
3、面板損害:可有結節性紅斑和皮下小結,前者多見於小腿伸側面和踝關節附近。常此起彼伏,或間歇性分批出現。皮下小結可與紅斑同時併發或孤立存在,其分佈與紅斑相似。
4、心臟損害:少數可有心慌、脈速和心電圖改變(P―R期間延長,ST段下降,T波倒置)。
5、結核灶:可有內臟、淋巴、滑囊和副睪結核,多為活動性,少數為非活動性。結核灶的活動與否,和關節症狀的輕重並不一致。
病理生理
結核性風溼症(又名結核性過敏性關節炎),是由結核變態反應引起的體外過敏症狀常見的一種,常被誤診為急性風溼症,由於在治療上的不當,常導致病情加重。在結核病發病早期可出現全身過敏反應症狀,如病人出現低熱,關節疼痛,甚至是遊走性的大關節疼痛,化驗可有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輕度增高,血沉增快,這時在症狀中如呼吸道症狀或患病臟器的特殊症狀缺如,常易誤診為急性風溼症,而加用激素治療,使已處於低下的免疫功能進一步減低,致使病情進展或加重,由於低熱,關節疼痛血沉增快等而又缺少臟器結核特有症狀而被誤診,均應用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激素進行治療。致使病情加重或病灶擴充套件,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壓力和經濟損失,應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高度警惕。
結核性風溼症是全身過敏性反應的一種,這種過敏反應症狀,是由結核變態反應引起的體外過敏症狀,常見有結核風溼症(Ponce+病)口、眼、生殖器三聯症(Behce+’s)眼皰疹性結角膜炎,面板的結節性紅斑,硬性紅斑等。在結核病發病較低的國家,這些過敏體外表現已極少見。
診斷檢查
有原發性結核病變,除發熱、全身不適、乏力外,有多關節;痛、活動時加重等表現;慢性期全身症狀不明顯,僅表現為多關節痠痛;二、急性期關節紅、腫、壓痛,有面板結節性紅斑,部分病例有關節積液、功能障礙,但無關節強直和畸形;
x線檢查無關節骨質破壞;
紅細胞沉降率增快,PPD試驗陽性。抗風溼治療無效而抗結核治療有效。
總之,該病在臨床上很多見,但確診的少,應引起關注!
鑑別診斷
結核性風溼症是1896年由Poncet氏首先提出的一種非特異性、非感染性的關節炎,是結核菌在體內引起的變態反應。由於結核菌素的作用,病變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非特異性周圍炎而導致軟組織腫脹,骨膜炎以及關節囊內積液,關節腫脹,關節間隙增寬。關節附近骨骼由於較長時間炎性浸潤和廢用性萎縮而出現骨質密度減低,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後骨的脆性增加,輕微外傷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而關節囊腫脹及關節附近肌萎縮等可致骨膜反應。結核性風溼症與關節結核一樣,病變多發生在持重的關節,與之不同的是本症呈對稱性多關節受累,而關節結核一般單發,多發極少。其原因可能與結核的毒素以及由它而使機體致敏所產生變態反應的物質較結核桿菌易隨血流達到這些關節,且呈廣泛分佈等因素有關。本病的診斷除了注重其X線表現外,還應注重患者體內有無結核病灶,在發熱的同時是否伴有多個關節疼痛、關節附近有無結節狀紅斑,病變關節間間隙是否增寬,關節面骨質有無破壞,有無畸形。同時強調患者的OT試驗陽性或強陽性,而且臨床抗風溼熱治療無效而抗癆治療有效。
另外,要與風溼熱引起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及結核性關節炎等疾病相鑑別。風溼熱引起的關節炎常有發熱、遊走性關節疼痛,X線上不一定有陽性表現,少數病例受累關節腫脹,有關節積液和骨質疏鬆,但關節面邊緣毛糙,骨質破壞,可遺留少見的關節畸形;類風溼性關節炎表現為多關節受累,易發病於手足小關節,X線上除可見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外,小關節邊緣有侷限性骨質破壞,關節間隙變窄等;而結核性關節炎,病變發展蔓延而破壞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質出現關節間隙變窄,骨性關節面破壞後可有小的死骨。
對稱性的多個關節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腫脹,關節附近的骨質疏鬆,早期關節間隙增寬,少見的骨膜反應,病理性骨折及其它伴隨的X線改變是結核性風溼症的主要X線表現。而普通X線檢查是影像學診斷此症的首選方法。
治療方案
本病一經確診,即給予系統抗結核治療,療程為6個月至1年。發熱需2周左右、結節性紅斑和血沉需2~3周即得到控制。關節症狀對治療反應較慢,需3周以上方可見效。本病復發後再經抗結核治療仍有效,復發多與用藥時間短有關。本病不主張用水楊酸製劑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因其只能使症狀暫時緩解但不能治癒,並且激素有可能加重結核病。另外可給予補充維生素B族等輔助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