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呼吸內科 副主任醫師 肖奎

  嗎啡常常是晚期癌症止痛的最佳選擇,尤其是口服緩釋製劑,應用較為方便。嗎啡副作用不少。

  臨床使用嗎啡應注意以下問題:

  1、小劑量開始,首選劑量5-10mg。12小時用藥一次。

  2、首選口服給藥。如果存在腸梗阻、嘔吐、意識不清等情況,可改用外用藥或皮下、肌注或靜脈給藥。12小時用藥一次。皮下用量應是口服用藥的1/3量。

  3、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由於嗎啡代謝產物的蓄積,嗎啡用藥量不宜過高,給藥間隔要延長。

  4、有規律的增加用藥量。絕大多數患者在5-60mg範圍內選擇,逐漸加量直到疼痛緩解。

  5、疼痛患者用嗎啡期間如果給予放、化療,疼痛症狀好轉,可減低嗎啡用量的1/2,但不能停藥。停止放、化療後,疼痛加重者,可增加嗎啡用量的2/3。對未予放、化療、持續疼痛的病人,嗎啡劑量選擇在疼痛控制的範圍內。

  6、一般需同時服用緩瀉劑,預防便祕。便祕是嗎啡類鎮痛藥的常見副作用,加之晚期癌症患者活動少,進食少,食用纖維素少,加重便祕的發生。常用的緩瀉劑有:番瀉葉、氫氧化鎂、液體石蠟、硫酸鎂等。

  7、噁心、嘔吐 服用嗎啡後約 50-6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噁心、嘔吐,可選用滅吐靈、維生素B6、甲哌氯丙嗪等。

  8、嗜睡 服用嗎啡後,部分病人出現程度不同的嗜睡和頭暈,可發生在第一次使用後或多次使用後,可通過減少藥物劑量或延長給藥時間得到減輕。

  9、呼吸抑制是使用嗎啡過程中潛在的嚴重併發症。通常發生在使用嗎啡劑量過大的患者。出現呼吸抑制時,可用1:10納洛酮稀釋後緩慢靜脈滴注。昏迷患者氣管切開。

  10、急性中毒 表現為呼吸抑制、昏迷、縮瞳和消化道痙攣。治療選用阿片類藥物拮抗劑納洛酮。納洛酮能阻止並取代阿片樣物質同受體結合,阻斷其作用,迅速消除中毒症狀。

  11、身體依賴和耐藥性 阿片類藥物使用過程中可出現身體依賴和耐藥性,是使用這類藥物過程中正常反應。身體依賴是指治療突然停止時出現戒斷綜合徵。耐藥性是指隨著藥物的重複使用,藥效降低,需要增加藥物劑量或縮短給藥間隔,才能維持原效果。

  12、精神依賴性 即所謂的成癮問題。臨床觀察及研究發現:嗎啡用於癌痛治療,根據疼痛程度有規律的加減劑量,不會產生藥物成癮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