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骨科 主任醫師 張敏剛

  斜頸(torticollis, twisted neck, wryneck)其定義既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也包括了器質性和精神性諸方面因素所造成的頸部歪斜。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的攣縮造成。
  發病機制
  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病因至今未能完全證實。
  1、產傷致肌肉損傷說:1838年Stoomeyer提出分娩過程中胸鎖乳突肌損傷,並且有血腫形成。此學說目前已基本否定。
  2、異常胎位致肌肉缺血說:1957年Lidge等引證了87位臀位和其他異常胎位的孕婦,經剖腹產後被報道有斜頸發生。1948年Chandler,1955年Kiesewetter提出異常胎位致胸鎖乳突肌受壓,而致肌肉缺血,分娩的力量造成損傷導致肌肉損傷。
  3、國內唐盛平對嬰兒胸鎖乳突肌瘤樣腫塊和該肌缺血的觀察,胸鎖乳突肌有4~5條肌支供血;肩胛上動脈  經鎖骨後面達該肌起始部;頸橫動脈  從胸鎖乳突肌後方進入;甲狀腺上動脈  從胸鎖乳突肌中份進入,在深面走行;頸外動脈及耳後和枕動脈。提出斜頸發生原因可能是該肌發育紊亂引起。
  4、基因因素:雖然很少見到家族性發病,但肌性斜頸同時合併先天性髖脫位常有發生。1951年Reye提出肌始基(muscle anlage)先天性發育缺陷引起發病的可能性。

  臨床表現
  典型的病例,出生時即可見頭頸歪向患側,下頦轉向對側,患側面頰偏小。10~14天后可發現患側胸鎖乳突肌處有瘤樣腫塊。頸椎正常,頸部被動活動可以達到正常範圍。腫塊在2~4周內加重,維持2~3個月,在4~8個月期間逐漸退化。少數病例殘存的病變肌肉逐漸攣縮,產生固定的斜頸和顱面不對稱。
  在診查中需與其他型別斜頸鑑別,如骨性斜頸、眼源性斜頸等。注意有無合併其他畸形。
  治療
  按照胸鎖乳突肌瘤樣腫塊在嬰兒期有自發消失並不遺留肌肉攣縮的觀點,很多專家認為在保守治療中應避免加重病變肌肉的繼發損傷,因此,注射藥物及推拿治療可能並非必須。保持頸部矯枉過正體位,頸部旋轉牽拉是有益的。不應該在瘤樣腫塊時期進行外科手術。主張在1年以上,胸鎖乳突肌攣縮、瘢痕化過程完成後施行手術。4歲以內矯正畸形後,面頰畸形仍可能恢復,6歲後將難以得到恢復。8歲以後頭顱發育定型,面部畸形不可能恢復。因此,手術年齡應在4歲以前,最佳年齡以1~2歲之間合適。肌性斜頸的手術矯治方法:①胸鎖乳突肌胸骨頭和鎖骨頭切斷術;②胸鎖乳突肌乳突頭切斷術;③胸鎖乳突肌三頭切斷術;④胸鎖乳突肌延長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