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治醫師 步國強

  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所致的斜頸。在生後頭2周內在頸部可摸到圓形或橢圓形較硬的腫塊。1~2個月腫塊可發展到棗核大小。此後2~3月內便逐漸變小或消失。由於胸鎖乳突肌的牽拉致使頸部歪斜,頭偏向患側,同時下頜轉向健側,形成特殊的姿勢畸形。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各種繼發畸形,面部不對稱,患側眼耳平面較低,眼裂小,頸椎有代償性側彎。頭頸向患側旋轉及向健側傾斜活動受限。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方法簡單,療效優良,是預防出現繼發畸形的關鍵。

  非手術療法:新生兒期發現頸部有包塊時,在醫師指導下,由父母行患兒頸部被動牽拉活動,一手固定患側肩部,另一手逐漸將頭頸部先向健側肩部牽動,然後將下頜轉向患側,每個動作緩慢進行,每天做頸部被動活動4-6次,每次20-30下,約10分鐘左右。另外,哺乳時患側固定在母親胸前,使患側得到牽拉。逗引嬰兒時,站在患側一邊也是起到牽拉胸鎖乳突肌的一種方法。亦可對腫物作手法輕柔按摩。大多經過非手術治療可治癒,效果滿意的約佔86%。

  手術治療:經半年到一年保守治療無效或未經治療的1歲以上患兒,由於肌肉已纖維化,面部出現畸形,只有通過手術才能矯正其畸形。手術最佳年齡為1~5歲。5-12歲以上者,因繼發畸形較重,面部變形較難恢復,但通過手術,仍可望獲得畸形的相當一部分矯正,不應採取放棄治療的態度。常採用的手術方法有: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和胸骨頭切斷鬆解術,胸鎖乳突肌Z形延長術。

  術後處理:頸託或矯正支具固定4-6周,如6歲以上者應將頭部固定在過度矯正的位置,2歲以下者每天堅持頭頸部被動鍛鍊,以達到維持頭頸部活動範圍。

  (A)右側先天性肌性斜頸;

  (B)一手固定患側肩部,另一手將頭頸部向健側牽拉;

  (C)將下頜轉向患側;

  (D)右側胸鎖乳突肌解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