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骨科 主治醫師 李欣

  日常生活中,兒童的一些行為舉止,往往不為家長所留意,這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正常情況下,孩子長到1至1歲半時就可以從扶物行走逐漸發展到獨立平穩行走。幼兒在行走過程中為防止跌跤,走路時常常會兩腳分開,使重心下移,保持穩定,這種現象大約持續到3歲左右便可消失。我們特別提示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應仔細觀察兒童的行走步態,已經能獨走的孩子,如果出現步態異常,往往提示存在著某些疾病,千萬莫大意,應及早到醫院診斷,因為兒童步態異常往往是疾病所致。

  1、跛行步態:

  最常見的為兒童避痛性跛行,常常在無明顯外傷下出現行走異常,抱怨患側膝蓋或大腿的疼痛,這往往是暫時性滑膜炎的表現。而小兒麻痺症或腸道病毒感染後也可引起的一側下肢不完全癱瘓。發病前患兒肢體活動正常,發病後才出現一側肢體癱瘓而致跛行。而先天性的跛行則常由單側髖關節脫位引起,學會走路後即出現一側下肢跛行,而跛行則常為升降式跛行。

  2、八字步態:

  有內八字和外八字之分,這在都市的兒童中是很常見的,往往引起父母的擔憂,這有很多是下肢的力線不好所造成的。同時很多又合併有“0型腿”或“X型腿”,也就是臨床上的膝內翻或膝外翻畸形。0型腿,站立時兩側踝關節靠近而膝關節明顯分開;而X型腿則是兩側膝關節靠近而兩踝關節明顯分開。這兩種表現都是佝僂病引起的後遺症。還有一種常見的走外八字步的疾病是臀肌攣縮症,這種患者的步態在快步走或跑步時更明顯,呈跳躍狀。

  3、剪刀步態:

  當患兒站或扶走時,腰背部挺直,二腳尖著地,雙膝互相摩擦,甚至兩腿完全交叉,呈剪刀樣,嚴重的雙臂活動也受限制。大多是腦發育不全造成的,容易引起腦癱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所引起的腦性癱瘓,其主要症狀就是剪形步態。

  4、鴨步態:

  兒童走路的姿勢像鴨子,挺胸突肚,下肢緩慢向前移動。如果這種患兒不慎跌倒在地,要採取一種特殊的姿勢才能爬起來,即先以兩手撐地,彎腰,再將兩手撐在膝關節上,然後逐漸直腰起立,其常見的病因是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此外,還有一種常見的疾病為兩側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其表現還合併有臀部明顯後突。

  5、踮足步態:

  兒童行走或站立時腳跟不著地,踮起腳尖。常見於馬蹄內翻足患兒,有些患兒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有些患兒是神經系統疾病引起,如腦性癱瘓、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等。

  6、醉酒步態:

  兒童2歲之後還出現走路不穩、東撞西衝、左右搖晃或向一側傾倒,猶如成人喝醉酒後的步態。主要見於小腦疾病患兒,如小腦腫瘤、炎症或先天性小腦發育不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