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劉建勇

  前幾日,72歲的周爹爹在兒子的陪同下前來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就診。周爹爹半年前開始步行一段距離後就會出現左小腿痠痛難忍,需要停下來休息幾分鐘後痠痛自行緩解,方能繼續行走,如此反覆發生。而近1周症狀明顯加重,半年前一次尚可以堅持步行約1公里,近1周來步行150米左右就必須停下來休息了,在當地醫院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後無明顯改善。

  經過詳細的詢問病史、仔細的體格檢查,並行左下肢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我們發現:周爹爹平時喜歡吃肉食,尤其酷愛紅燒肉,常常一頓就吃完一大碗;而體檢發現周爹爹雙側腳背的動脈均不能觸及搏動,左側尤其嚴重,連左膝處的N動脈和左腹股溝處的股動脈也都不能觸及搏動,右側的N動脈和股動脈搏動尚好;同時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也提示,左下肢動脈壁多發性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其中一處斑塊已經完全將動脈管腔堵死,使動脈主幹內沒有血流通過。

  鑑於此,我們將周爹爹診斷為“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並收住入院,進行微創的血管腔內球囊擴張治療,並在動脈嚴重狹窄的地方放置支架預防再狹窄,同時輔以擴血管及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住院6天后,周爹爹步行能力完全恢復正常,在我們囑咐其以後清淡飲食、堅持鍛鍊、繼續口服藥物治療後,滿意出院。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是全身性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在下肢的表現。其發病原因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一樣,都是動脈血管粥樣硬化並致狹窄、閉塞,從而引起相應的組織缺氧缺血。因此,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

  從其致病原因可以看出,所有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都會引起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常見的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包括: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菸,以及遺傳性因素等,這些原因引起血液內過多的脂質成分滲透到動脈血管內膜下,並逐漸增厚、鈣化,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引起動脈管腔狹窄。有時在狹窄的基礎上會合並血栓形成,引起急性肢體缺血,甚至壞死,後果嚴重。

  下肢動脈狹窄發生後,早期組織缺血並不嚴重,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不適,臨床上稱為“無症狀期”;病情進展後,在患者血、氧需求旺盛例如步行、勞動時,即出現小腿肌肉痠痛,休息後需求降低,痠痛復又緩解,如此反覆發生,臨床上稱為“間歇性跛行期”;如不及時診治,病情繼續進展,休息時也會出現肢體疼痛,患者常常夜間抱膝而坐,難以入睡,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臨床上稱為“靜息痛期”;如果病情繼續惡化,還會出現肢體組織壞死,常表現為肢端、足趾末端發黑、潰瘍,伴持續性疼痛,傷口長期不愈和,或合併細菌感染,出現膿性分泌物,疼痛更劇烈,臨床上稱為“壞疽和感染期”。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的治療就是通過各種辦法緩解、恢復肢體的動脈血供。具體方法除了調理日常生活,加強鍛鍊外,還包括藥物治療,和上述周爹爹所接受的微創的血管腔內球囊擴張+支架置入手術,以及動脈內膜剝脫手術、動脈搭橋手術等。此外尚有下肢靜脈動脈化手術、下肢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高壓氧治療和截肢(趾)手術等方法可供選擇,但通常適用於病情嚴重而難以使用前述方法治療的患者。

  從治療效果來看,無症狀期和間歇性跛行期的患者通過適當的診治,多能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從而避免病情繼續惡化和截肢。一旦病情進入靜息痛期和壞疽和感染期,動脈血管病變通常比較嚴重,臨床難以完全逆轉缺血取得非常滿意的治療效果,但仍然可以通過治療減輕或緩解症狀,避免組織壞死和截肢(趾),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因此,當出現下肢慢性疼痛時,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特別當心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方能取得滿意療效,提高生活質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