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科 主任醫師 柳景紅

  人到中年或老年,有的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或是頸椎、腰椎,或是足部長了“骨刺”。出現了疼痛,尤其是活動或負重時疼痛明顯,這就形成了骨性關節炎。臨床上以膝關節、足踝部、頸腰椎長骨刺最常見,並出現不同部位的疼痛,酸脹,麻木等症狀,甚者影響工作與生活。但臨床上並不是所有長“骨刺”的關節都出現疼痛。
  長“骨刺”的病理是因年齡增長,遺傳,外傷,超重,長時間過度行走和高強度運動等因素,導致關節透明軟骨的磨損。並變得越來越薄,不平滑、粗糙甚至剝脫狀態,軟骨下骨頭裸露。因裸露的骨頭上有神經血管支配。因產生摩擦刺激,導致關節疼痛及活動屈伸受限。在頸椎或腰椎者,因壓迫刺激神經血管,導致頸肩腰腿疼痛或麻木。
  長了“骨刺”,如何應對呢?
  如果沒有疼痛和活動障礙時,可以把它看做一種自然的生理退變現象,就像人上了年紀就長白頭髮、皺紋一樣。骨頭老了或磨損過度也會長骨刺。無需過分擔心或用藥物治療。但要重視注意保養和適當的鍛鍊,延緩骨刺的生長。
  如果長了骨刺,形成了骨性關節炎,出現了疼痛、酸脹、麻木、活動障礙或活動時有關節響聲等臨床表現,那就要就醫進行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西藥主要是氨基葡萄糖等,分為硫酸氨基葡萄糖和鹽酸氨基葡萄糖兩種。主要是刺激軟骨細胞,生成軟骨基質,修復磨損軟骨,提高軟骨自身修復能力。

  其次,如果關節疼痛,並形成了關節積液腫脹,上下樓或下蹲站起疼痛明顯,活動受限者。可在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每次1支,每週1次。注射3-5支為一療程。注射玻璃酸鈉的同時抽出關節內的積液。使關節的磨損或活動障礙得到有效的緩解。玻璃酸鈉起到潤滑營養關節的作用,促生關節滑液,減少關節面磨損,延緩疼痛腫脹和骨摩擦音等。
  第三是,中藥治療骨性關節炎,中醫認為骨關節炎屬“骨痺”範疇。腎主骨,藏精生髓。髓居骨中,骨賴骨髓的滋養。臨床實踐證明,補腎中藥可影響骨骼生長、修復。治療骨性關節炎有較好的療效。因此中醫治療從補腎著手,常見的中藥有淫羊藿、補骨脂、骨碎補、杜仲、牛膝、續斷、巴戟天、狗脊、枸杞、桑寄生、黃芪、鹿茸等。臨床上還可加入活血理氣、舒筋通絡等中藥。根據患者的症狀不同辨證施治。可起到良好療效。
  第四是,外敷膏藥,中藥理療,鍼灸、按摩等,起到疏通經絡、理氣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
  第五是,注意控制體重,勞逸結合,少爬山、少爬樓,讓關節及時適當休息,合理運動而不劇烈。科學補鈣,清淡飲食等。通過自身保養使骨性關節炎及時有效控制與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