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病科/感染性疾病科 主治醫師 張濤

  我國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區,目前我國約有9000萬慢性HBV感染者,國內外研究結果已充分證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體內病毒載量是決定疾病進展和預後的主要原因,這個目的只有通過抗病毒治療才能真正可能實現。多項研究表明,中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V-DNA陰轉、發生HBe血清學轉換(俗稱“大三陽”轉為“小三陽”)後,病情明顯緩解,可顯著降低肝硬化的進展及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美國肝病學會、歐洲肝病學會、亞太肝病學會制訂的抗病毒治療臨床指南,均提出3個層次的抗病毒治療終點:

  ①理想的治療終點是表面抗原(HBsAg)的消失;

  ②滿意的治療終點是持久的HBeAg血清學轉換;

  ③基本滿意的治療終點是維持HBV-DNA在檢測不到水平。但目前各類藥物對HBsAg的年清除率均達不到5%,故對於HBeAg陽性的患者來說,實現HBeAg血清學轉換這一終點比較現實,是目前抗病毒治療最主要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目前對慢性乙肝有確切療效的抗病毒藥物主要為兩大類:α- 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NAs)。其中在國內有超過200萬患者服用NAs抗病毒治療。已批准用於抗HBV治療的NAs包括:拉米夫、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韋。但上述藥物治療2-5年,HBeAg血清學轉換率僅為20-40%,且即使發生了血清學轉換達到停藥標準,停藥一年後複發率高達70%以上;延長療程是增高HBeAg血清學轉換率的對策之一,但同時不可避免的是耐藥率也隨之增長。如拉米夫定的耐藥率每年可達20%左右,而且耐藥率隨時間延長而增加,各種NAs均不可避,一旦出現耐藥,抗病毒藥物的效力喪失,HBV-DNA重新活動,肝炎復發的頻率明顯高於未發生病毒變異者,肝炎惡化和肝病相關性嚴重不良事件的頻率明顯增加,甚至抵消之前所取得的療效。

  聯合用藥可能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之一,然而對已評估的各種西藥聯合治療,並沒有證實有更高療效應,同時增加了多重耐藥、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療效經濟成本增加。主要原因是NAs僅能抑制病毒的複製,不能解決慢乙肝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紊亂)的難點。中醫藥在這些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中西藥聯合抗病毒治療將是今後抗乙肝病毒治療的主要方向之一。中醫理論將機體的部分防禦功能及一切先天因素均歸屬於腎,免疫功能低下系屬機體正氣不足,根源在於腎,故腎氣不足在HBV感染慢性化中有重要作用。我院的多項臨床研究發現中藥參仙乙肝靈配合不同NAs治療均能顯著提高HBeAg血清學轉換率及持續應答率、減少耐藥率的發生。參仙乙肝靈系我院依據補腎、解毒法組方自制成藥,廣泛運用於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其主要成分有黨蔘、黃芪、白芍、仙靈脾、女貞子、枸杞子、虎杖、蛇舌草,等。通過補益先天,正氣充足,御邪外出,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恢復,最終清除乙肝病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