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脾胃病科 主任醫師 喻斌

  脾: 與胃相表裡,主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全身,維持生命,脾胃為營血生化之源,故稱為“後天之本”,脾又主運化水溼,對體內水分的輸布有重在的影響,脾虛則便溏或水腫,統血,統攝血液於脈管內而不外溢;主肌肉,故有“脾生肉之說”,脾開竅與口,其華在脣,為營養物質的供應站。
  1、中醫說的脾胃就是脾臟和胃嗎?
  中醫學中所敘述的"脾"與西醫學所指的脾雖然名稱相同,但在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等諸方面均不相同,切不可等同視之。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即指脾具有消化吸收飲食中的水谷精微(營養物質)並將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運化功能包括運化水谷(泛指各種飲食物)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1)運化水谷,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佈散至全身的功能,也就是說脾負責對食物中營養物質進行消化、吸收和運送到全身的各臟腑器官組織,發揮其營養作用。
  (2)運化水液,指脾具有對水液吸收、傳輸和佈散的功能,也就是說脾還負責對水分的吸收、運化轉輸和運送到全身各臟腑器官組織,發揮其濡養、滋潤作用。中醫所講述脾胃的功能主要包括西醫學的消化系統的全部功能和迴圈系統的部分功能,所以,脾胃疾病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的功能障礙。
  中醫脾胃指的是整個消化系統。

  2、養脾胃主要養什麼?
  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證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對機體的營養和濡潤。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證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對機體的營養和濡潤。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脾胃養生保健方法最重要的是注意飲食的調養(參考飲食調養部分)。
  3、為什麼南方人比北方人容易出現脾胃問題?
  “脾與長夏相應”,長夏時要特別注意預防溼邪侵害人體。
  脾胃在五行學說中均屬土,而在陰陽學說中脾為陰土,故脾的陽氣易衰,陰氣易盛,特性為喜燥而惡溼;胃為陽土,多氣多血,特性為喜潤而惡燥。溼邪侵犯人體時,最易傷害脾陽,造成脾的運化功能失常。中醫認為"脾與長夏相應",長夏為農曆六月,因下雨較多以溼氣為主。所以,長夏時要特別注意預防溼邪侵害人體。
  4、如何運動養脾胃?
  (1)運動鍛鍊:體育運動對脾胃的養生保健可包括各種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運動方式,堅持鍛鍊、持之以恆,對脾胃的養生保健很有益處。
  (2)保養脾胃的保健操:
  ①揉隱白穴:盤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隱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內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隱白穴,手法同前。

  ②揉公孫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公孫穴(足內側,第一跖骨下緣),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公孫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陰交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手法同前。
  ④揉陰陵泉穴:端坐位,雙手扶於雙膝,用拇指按壓陰陵泉穴(脛骨內髁下緣)旋轉按壓30次。
  ⑤按揉三脘穴:平臥位,將左手掌心放於中脘穴(腹部中線,劍突與臍中間,中脘穴上1寸為上脘穴,下1寸為下脘穴),覆蓋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壓於左手背。向左旋轉按揉20次,向右旋轉按揉20次。
  ⑥按揉天樞穴:平臥位,兩手放於腹部兩側,中指按壓天樞穴(臍旁開2寸處),上下按揉30次。
  ⑦推腹:平臥位,將左手掌心按於劍突下,右手壓於左手背。自上向下推壓至小腹恥骨聯合處,推50次。
  ⑧揉足三裡穴:端坐位,兩手拇指按壓足三裡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旋轉按壓30次。
  ⑨推胃經:兩手拇指按於足三裡穴處,沿脛骨外側自上向下推至踝關節處,推30次。
  ⑩全身運動:做完以上保健操後,可做下蹲運動10次和擴胸運動10次,以促進全身氣血的流通,更有助於脾胃保健操的效果。本保健操有促進脾胃運化,增加食慾和增強體質的作用。
  5、養脾胃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一忌飲食不節,二忌飲食偏嗜,三忌飲食不潔。
  飲食調養對脾胃的養生保健最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營養成分的均衡,食物品種的豐富多樣,進餐的定時定量有利於脾胃的保養。飲食失宜是造成脾胃損傷的主要原因,中醫稱為"飲食所傷"。飲食所傷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飲食不節,包括飢飽失常和飲食規律失常;二是飲食偏嗜,包括飲食有偏、寒熱失宜、過食肥甘厚味、飲食五味偏嗜及嗜酒無度等;三是飲食不潔。所以,要防止暴飲暴食、過飢過飽、進餐不定時,偏食偏嗜、吸菸酗酒、飲食不講衛生等不良習慣。
  脾胃食療:
  (1)山藥薏苡仁粥:山藥50克,薏苡仁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益氣健脾,澀腸止瀉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脾胃虛弱所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洩等。
  (2)蓮子芡實粥:蓮子10克,芡實10克,補骨脂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作用,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痠軟,五更洩瀉等。
  (3)參棗粥:黨蔘1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氣的作用,適用於體虛氣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
  (4)茯苓糕:茯苓10克,麵粉100克,將茯苓洗淨粉碎成細粉,與麵粉混合,加入白糖適量,發酵後蒸糕食用。有健脾燥溼、利水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脾虛有溼所致的脘腹滿悶、食少納呆、失眠多夢等。
  (5)蓮子豬肚湯:蓮子20克,豬肚1個,胡椒少許,同煮成湯,去胡椒後食用。有溫胃健脾,益氣補虛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飲食偏冷即胃痛者。
  (6)山楂麥芽粥:山楂10克,麥芽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作用,適用於肉食或米麵食積不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
  (7)薏米小豆粥: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滲溼利水,健脾益氣的作用,適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尿少浮腫者。
  (8)八寶粥:蓮子、芡實、薏米、山藥、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益氣養血,健脾強身的作用,適用於體虛乏力,食少納呆,氣血虧虛者。
  6、脾胃病患者如何用中藥自療?
  常見養脾胃單方及中成藥有:
  (1)單味藥及驗方:
  ①噙化人蔘,人蔘切成薄片,放口內含至無參味後嚼碎嚥下,每日噙化1~3克。有補元氣,益脾肺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脾胃功能減退者。
  ②太子參代茶飲:太子參10克,用開水浸泡半小時後飲用。有益氣養陰、健脾益肺的作用,適用於病後體虛、脾胃虛弱、乏力自汗、飲食減少者。
  ③四君子湯:黨蔘10克,白朮12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四肢無力、食少納呆、脘腹脹滿、面色萎白等。
  ④參棗湯:人蔘6克,大棗10枚,水煎服。有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脾虛血虧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失眠多夢等。
  ⑤健脾止瀉湯:白朮12克,山藥、茯苓、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氣,滲溼止瀉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脾虛清陽不升所致的腹脹洩瀉者。
  ⑥益脾湯:黃芪10克,人蔘9克,白朮2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益氣補虛健脾的作用,適用於脾虛胃弱所致體倦乏力,食慾不佳,脘腹滿悶等。
  (2)常用中成藥:
  ①人蔘健脾丸(由人蔘、白朮、枳實、山楂等組成):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脘悶飽脹、飲食無味、脾虛洩瀉等。
  ②參苓白朮散(由人蔘、茯苓、白朮、蓮子等組成):有健脾益氣、和胃滲溼的作用,適用於脾胃氣虛挾溼所致的面色萎黃,四肢無力,飲食不化,大便溏洩等。
  ③開胃健脾丸(由黨蔘、陳皮、白朮、砂仁等組成):有補脾健胃、益氣和中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食慾不振、面黃肌瘦、大便溏洩等。
  ④香砂六君子丸(由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木香、砂仁等組成):有健脾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脹滿疼痛,食慾不振,噯氣嘔吐洩瀉等。
  ⑤參術健脾沖劑(由人蔘、白朮、茯苓、白芍等組成):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痞滿,神疲乏力等。
  ⑥理中丸(由人蔘、白朮、乾薑、炙甘草等組成):有溫中散寒,補氣健脾的作用,適用於中焦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肢體倦怠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