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進食是我們得以生存的基本需求,可在兒童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因受各種因素的干擾會出現進食或吞嚥的問題,如何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是家長需要關注的問題。
攝食・吞嚥障礙可以理解為由於情感、認知、感覺和/或從嘴到胃移送物質過程中的運動行為和解剖等原因出現的異常,導致上述過程發生障礙,包括攝食障礙和吞嚥障礙兩方面的問題。
正常人的攝食吞嚥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1、口腔前期,人們通過視覺和嗅覺感知食物,用餐具、杯子或手指將食物送到口中。
2、口腔準備期 指食物攝入口腔至完成咀嚼這一過程,是為吞嚥做準備的階段。
3、口腔期 指把咀嚼形成的食團送入咽部的短暫過程。
4、咽期 即食團通過反射運動,由咽部向食管移送的階段。
5、食管期 食團通過環嚥肌進入食管,由食管蠕動將食物運送到胃。
兒童進食困難是上述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需要藉助於我們專科的檢查和評估方能確定。發育障礙兒童的進食障礙大部分是在口腔前期和口腔準備期就有問題,而因顱內疾病導致的攝食吞嚥障礙往往在口腔期和咽期問題更為明顯。
對於進食困難的孩子,家長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護理工作:
(一)體位及姿勢
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關重要。最好定時、定量,能坐起來不要躺著,能在餐桌上不要在床邊進食。對於不能坐位的患者,一般取軀幹半坐臥位,頭部前屈。
(二)食物的性狀和黏稠度
根據食物的性狀,一般將食物分為三類,即流質如水、果汁等;半流質如米湯、羹等、糊狀如米糊、芝麻糊等;半固體如軟飯、固體如餅乾、堅果等。食物的性狀應根據吞嚥障礙的程度及階段,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來選擇。容易吞嚥的食物特點是密度均勻、黏性適當、不易鬆散、通過咽和食管時易變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殘留。
(三)食團在口中位置
進食時應把食物放在口腔最能感覺食物的位置,且能最適宜促進食物在口腔中保持及輸送。最好把食物放在舌後部或側頰部,這樣有利於食物的吞嚥。
(四)進食時提醒
進食時提醒以促進患者的吞嚥,幫助患者減少吸入的危險。
(五)進食環境
吞嚥困難患者在安靜環境下進食,避免分心是非常重要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