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黃紅星

  摘要: 目的 比較腰大池-腹腔分流術( Lumboperitoneal shunt,LPS) 與傳統側腦室-腹腔分流術(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 治療交通性腦積水的療效。方法 分析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間,我科收治的65例交通性腦積水患者資料,其中: LPS 組 27例,VPS 組 38 例。比較兩組患者療效及術後併發症差異的顯著性。結果 術後隨訪2~36月,平均14.9月。LPS 組有效23例(85.2%),無效4例(14.8%); VPS 組有效31例(81.5%),無效共7例(18.5%)。兩組間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175) 。而LPS組併發症發生率為11.1%,VPS 組為23.7%,兩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P <0. 05) 。結論 採用 LPS 與VPS 治療交通性腦積水的療效無明顯差異,但LPS具有併發症少、創傷小、患者恢復快等優點,值得推廣應用。

  腦積水是神經外科常見病,可以分為交通性和梗阻性腦積水,對其手術處理方法較多,最常見為傳統側腦室-腹腔分流術(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但目前逐步興起腰大池-腹腔分流術( Lumboperitoneal shunt,LPS)處理交通性腦積水。我院自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交通性腦積水65例,分別行LPS術27例和VPS術38例,經評價兩組患者的療效及併發症發生情況,力求為治療交通性腦積水患者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 1 臨床資料

  1. 1. 1 LPS 組:本組27例中,男18例,女9例。年齡16~65歲,平均41.2歲。病因包括:顱腦損傷20例,腦血管病伴出血6例,感染1例。格拉斯哥評分( GCS) :3~5分5例,6~8 分12例,9~15分10例。術前腰穿測顱內壓確定:高顱壓性腦積水(壓力>200 mmH2O) 16 例,正常顱壓腦積水( 壓力70 ~200 mmH2O) 9 例。

  1. 1. 2 VPS 組:38例中,男 24 例,女14例。年齡6~68歲,平均39 . 3歲。病因為:顱腦損傷29例,腦血管病伴出血7例,感染2例。GCS:3~5分 8例,6~8 分12例,9~15分18例。高顱壓性腦積水25例,正常顱壓腦積水13例。

  1. 2 患者入選標準

  (1) 術前均經頭部CT和/或MRI和腰穿檢查確診為交通性腦積水;(2)術前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均正常或接近正常;(3)均為首次接受腦脊液分流手術;(4)術前腰椎MRI和/或X片、腹部超聲檢查,無脊柱及腹部手術禁忌證者;(5)LPS術患者術前排除枕骨大孔疝。

  1. 3 手術方法

  1. 3. 1 LPS 組:全麻下進行,側臥位,屈膝,選腰3/4或上下椎間隙為穿刺部位,縱形切開面板及皮下組織約0.5cm,選12號專用穿刺針穿刺成功後,置入腰大池導管,腰大池留置4-7cm,根據穿刺點的高低決定導管方向朝向頭部或骶尾部,在腰部穿刺點向髂部打一皮下隧道,閥門和儲液囊安置在髂後上棘處皮下。選右下腹或左下腹( 根據側臥體位情況),以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1/3為切口,橫形切開約4cm切口,分層切開面板、皮下組織、分離腹直肌、腹橫機、腹膜外脂肪後,切開腹膜,置入分流管約30 cm,方向朝向盆腔。分別將近、遠端分流管與閥門連線,縫合包紮傷口,術畢。本組平均手術時間為40.5 min。

  1. 3. 2 VPS 組:手術在全麻下進行,患者仰臥位,行腦室額角穿刺,見腦脊液流出後退出導絲,調整腦室端進入側腦室內的長度約4. 5 cm。分流管閥門固定在耳後皮下,將與分流閥連線好的分流管經頭、頸、胸部皮下隧道引至劍突下皮下腹腔端切口,將腹腔端遊離置入腹腔髂窩方向,保留長度約30 cm。本組平均手術時間為45.8 min。

  1. 4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優:病人症狀(意識、智力、行動、甚至癲癇發作、頭痛、頭暈等)明顯改善,影像學(CT或MRI)顯示分流處或者整個腦室系統縮小,無或少量硬膜下積液者。良:病人症狀在隨訪過程中,逐步好轉,影像學改善不滿意的(比如腦室縮小不明顯,侷限囊腫縮小不明顯,但腦積水處腦組織有復張,無間質性腦水腫);優良稱有效。一般:病人症狀無明顯改善,或病情稍改善,但影像學無改變者。差:病人症狀無改善,甚至出現併發症,影像學無改變(積水處);一般和差的稱為無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