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骨科 主治醫師 符勇

  小兒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是以小兒頭向患側歪斜,顏面旋向健側為特徵的病症。臨床上,除極少數因脊柱畸形、視力障礙和頸部肌肉麻痺等所導致的斜頸外,一般係指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造成的肌性斜頸。

  本病大多數是因分娩時一側胸鎖乳突肌受產道或產鉗擠壓而受傷出血,血腫機化形成攣縮;或分娩時胎兒頭位不正,阻礙血液執行,引起該肌肉缺血性改變,肌纖維水腫、變性、增生,最後引起肌肉攣縮,造成肌性斜頸;或由於胎兒在子宮內頭部向一側傾斜,阻礙一側胸鎖乳突肌血液供應,引起該肌肉缺血性改變所致。

  臨床表現

  1、小兒出生後,頸部一側可出現腫塊,呈橢圓形或條索狀,多侷限於胸鎖乳突肌的中下段,以後患側胸鎖乳突肌攣縮緊張。

  2、小兒頭部向患側歪斜而顏面旋向健側,頭頸旋轉活動受限。

  3、病程長者,患側顏面部發育受影響,明顯小於健側。

  4、晚期可伴有代償性的胸椎側凸。

  5、早期頸椎X線檢查無異常改變,晚期可出現頸椎側彎畸形。

  保守治療

  1、按揉患側胸鎖乳突肌及腫塊:小兒側臥位或仰臥位,醫者坐於健側,按揉患側胸鎖乳突肌及腫塊處5~10分鐘。動作要輕柔。

  2、拿捏患側胸鎖乳突肌:順著胸鎖乳突肌肌肉由上而下反覆捏拿3~5分鐘。用力要輕,著力要深。

  3、被動運動:配合頸部被動運動,以向健側側彎、患側旋轉為主,反覆進行數次。運動要緩慢。

  4、抹患側胸鎖乳突肌:用拇指指腹著力,在患側胸鎖乳突肌處自上而下施推抹法20次。

  療程:治療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在小兒出生3個月以內開始按摩較好,每天按摩1次,療程較長,需3~6個月。

  注意事項

  1、當與骨性斜頸、姿勢性斜頸、神經性斜頸相鑑別。

  2、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一般在出生3個月以內開始治療為好。當腫塊消失後,應繼續推拿,直至頸部活動正常為止。

  3、病程長者,經保守治療持續半年以上無效,可考慮手術矯正。

  4、矯正頭位,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如餵奶、懷抱、睡眠墊枕時)採用與斜頸相反的方向,以矯正斜頸。

  5、自我按摩,家屬在平時可用食、中、無名指螺紋面在小兒頸項患側用揉法,揉小兒患部腫結處為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