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主任醫師 張伶俐

  不孕症是一組由多種病因導致的生育障礙狀態,是育齡期夫婦的生殖健康不良事件。不孕症發病率因國家、民族和地區不同存在差別,我國不孕症發病率約為7%-10%,女性因素佔40%-52%,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迅猛發展及相關臨床診療技術的提高,幫助許多不孕夫婦獲得後代。然而許多患者盲目就醫,對於疾病認識不足,耽誤病情及最佳受孕機會。

  女性無避孕性生活至少12個月而未孕,稱為不孕症,在男性則稱為不育症。不孕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既往從未有過妊娠史,無避孕而從未妊娠者稱為原發性不孕;既往有過妊娠史,而後無避孕連續12個月未孕者稱為繼發性不孕。受孕的必備條件是女性正常排卵,卵子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並在子宮內著床,不孕病因可能有女方因素、男方因素或不明原因,其中女方因素佔主要部分。女性不孕因素主要包括盆腔因素、排卵障礙、免疫因素、其他不明原因。

  一、盆腔因素

  1、輸卵管因素

  輸卵管為一對細長而彎曲的肌性管道,為卵子與精子結合場所及運送受精卵的通道,由內向外分為4個部分:間質部、峽部、壺腹部及傘部,全長8-350px。輸卵管肌肉的收縮及纖毛細胞的擺動,協助拾卵、運送受精卵及一定程度地阻止經血逆流和宮腔內感染向腹腔內擴散的作用。輸卵管異常(輸卵管扭曲、上舉、先天畸形等)、慢性輸卵管炎(淋病奈瑟菌、結核分枝桿菌、沙眼支原體等感染)引起傘端閉鎖,或輸卵管黏膜破壞,使輸卵管完全阻塞或積水導致不孕。

男方精液指標正常,女方卵巢功能良好的不孕夫婦,可於月經乾淨3-7天,禁房事,行輸卵管碘油造影。不孕年限年的年輕夫婦,可先試行期待治療,配合中藥調理。結合舌脈症,辨證論治,中藥常配伍忍冬藤、絡石藤、路路通、大血藤等通絡止痛,清熱解毒;鬼箭羽、穿破石、石見穿、穿山甲、地龍等破血痛經;金銀花、蒲公英、土貝母等清熱解毒等。

對於輸卵管不同部位阻塞或粘連,可行腹腔鏡下輸卵管造口術、整形術、吻合術以及輸卵管子宮移植術等,以達到輸卵管再通的目的。手術中應保持動作輕柔,切除粘連帶,使用防粘連劑,輸卵管切除或阻斷術注意保護卵巢血供,儘可能保留輸卵管傘端結構,保留輸卵管的長度不少於100px。輸卵管積水直徑大於75px、結核性、全段梗阻等,不宜做輸卵管疏通手術,目前主張切除或結紮,阻斷炎性積水對子宮內膜環境造成干擾,為輔助生殖技術創造條件。

  雙側輸卵管積水

  2、盆腔粘連

  盆腔粘連、盆腔炎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結核性盆腔炎等均可引起區域性或廣泛的疏鬆或緻密粘連,造成盆腔和輸卵管功能和結果的破壞。盆腔粘連與鄰近器官的手術也有一定關係,常見的盆腔手術包括闌尾手術、子宮肌瘤手術或卵巢手術,如果手術後沒有經過正規的消炎治療,很有可能會出現感染現象,盆腔粘連也是這些手術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盆腔粘連引起的腹痛可辯證予以中藥調養,若中藥治療效果不佳,長期不孕的年輕夫婦可行宮腹聯合手術,行盆腔粘連分解術+雙側輸卵管美藍通液術。

  3、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時,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異位內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絕大多數位於盆腔臟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宮骶韌帶最常見。臨床患者多因月經不調、不孕、下腹痛或痛經等就診,查B超發現異位病灶,國際上除了陰道或其他部位的直視可見病變之外,腹腔鏡檢查是確診盆腔內異症的標準方法。

術中可見紫褐色出血點或顆粒狀結節,子宮後壁與直腸前壁粘連,陷凹變淺、消失,周圍組織粘連等,對於有生育要求婦女,在手術過程中應該切淨或破壞所有所見的異位內膜病灶,儘可能保留卵巢組織,分離粘連。對於Ⅰ、Ⅱ期,無明顯輸卵管堵塞因素,年齡小於30歲的患者,雖然文獻報道術後8、5個月內Ⅰ、Ⅱ期的自然妊娠率高達60%,但隨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妊娠率明顯降低,故Ⅰ、Ⅱ期EMs術後3~12個月的”黃金時間”自然試孕仍未妊娠者應儘早藉助ART以提高妊娠率。

  卵巢巧克力囊腫

  4、子宮內膜病變

  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經過定位、黏附和侵入完成著床過程。子宮內膜的病變,如子宮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腺肌瘤、子宮內膜炎、粘連等,均影響受精卵著床,此類不孕患者,可行宮腔鏡檢查術。

  5、生殖道畸形

  先天性輸卵管發育異常,子宮畸形(如中隔子宮、雙角子宮等),先天性陰道閉鎖,處女膜缺如等,均可引起不孕和流產。

  6、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有些子宮肌瘤患者伴不孕或易發生流產,對受孕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可能與肌瘤的生長部位、大小及數目有關。巨大子宮肌瘤可引起宮腔變形,妨礙孕囊著床及胚胎生長髮育;肌瘤壓迫輸卵管可導致管腔不通暢;黏膜下肌瘤可阻礙孕囊著床或影響精子進入宮腔。肌瘤患者自然流產率高於正常人群,其比約4∶1。

  二、排卵障礙

  持續性不排卵、多囊卵巢綜合症、卵巢早衰、先天性性腺發育不良、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障礙、高催乳素血癥、黃體化卵巢不破裂綜合症、心理性因素等均可引起排卵障礙。臨床上可通過基礎體溫測定、卵泡檢測等方式監測排卵情況。

基礎體溫能概括反映卵巢功能,粗略估計排卵日期、反映黃體產生與衰退的全部過程,對臨床診治排卵障礙性不孕症提供了一定科學依據。1972年等第一次將超聲應用到不孕症治療中。基礎體溫表上的“高溫相”與“低溫相”反映了一個卵巢週期的不同階段。

低溫相階段為卵泡生長髮育期,高溫相為黃體期。低溫期過長(>16天),表明卵泡長速過慢;過短(<12天),說明卵泡長速過快。高溫期過短,提示黃體功能不足。高溫期上升緩慢,或體溫上升後不穩定,忽高忽低,都說明黃體功能不良。無論卵泡生長快或慢,都說明卵巢功能不良。

同時觀測卵泡與內膜發育是否同步。內膜與胚胎髮育不同步,胚胎難以著床,從而出現生化妊娠甚至是先兆流產的可能。卵泡發育至18mm左右時,內膜厚度低於7mm,為內膜過薄;超過14mm,為內膜過厚;或內膜分型不良,如III型或C型,胚胎都難以著床,妊娠率幾乎為零。

  臨床上對於排卵障礙患者可行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誘發排卵)。常用的促排藥物有克氯米芬、來曲唑等(月經第5天服用,連續服用5天),伴有內膜薄的患者可補充雌激素如補佳樂促進內膜增長是卵泡與內膜同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