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科 主治醫師 肖體君

  膽囊結石主要為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性結石和黑色膽色素結石。主要見於成年人,發病率在40 歲後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女性多於男性。膽囊結石的成因非常複雜,與多種因素有關。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改變和造成膽汁淤滯的因素都能導致結石形成。如某些地區和種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飲食、長期腸外營養、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腸吻合手術後、迴腸末段疾病和迴腸切除術後、肝硬化、溶血性貧血等。在我國,西北地區的膽囊結石發病率相對較高,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

  臨床表現大多數病人可無症狀,僅在體格檢查、手術和屍體解剖時偶然發現,稱為靜止性膽囊結石,隨著健康檢查的普及,無症狀膽囊結石的發現明顯增多。膽囊結石的典型症狀為膽絞痛,只有少數病人出現,其他常表現為急性或慢性膽囊炎。主要臨床表現包括:

  1.膽絞痛典型的發作是在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後或睡眠中體位改變時,由於膽囊收縮或結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經興奮,結石嵌頓在膽囊壺腹部或頸部,膽囊排空受阻,膽囊內壓力升高,膽囊強力收縮而發生絞痛。疼痛位於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陣發性,或者持續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腳部和背部放射,部分病人因痛劇而不能準確說出疼痛部位,可伴有噁心、嘔吐。首次膽絞痛出現後,約70 %的病人一年內會再發作。

  2.上腹隱痛多數病人僅在進食過多、吃肥膩食物、工作緊張或休息不好時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隱痛,或者有飽脹不適、暖氣、呢逆等,常被誤診為“胃病”。

  3.膽囊積液膽囊結石長期嵌頓或阻塞膽囊管但未合併感染時,膽囊粘膜吸收膽汁中的膽色素,並分泌粘液性物質,導致膽囊積液。積液呈透明無色,稱為白膽汁。

  4.其他① 極少引起黃疽,即使黃疽也較輕;② 小結石可通過膽囊管進人並停留於膽總管內成為膽總管結石;③ 進人膽總管的結石通過oddi 括約肌可引起損傷或嵌頓於壺腹部導致胰腺炎,稱為膽源性胰腺炎;④ 因結石壓迫引起膽囊炎症慢性穿孔、可造成膽囊十二指腸疹或膽囊結腸屢,大的結石通過屢管進入腸道偶爾可引起腸梗阻稱為膽石性腸梗阻;⑤ 結石及炎症的長期刺激可誘發膽囊癌。

  5. Mirizzi 綜合徵是特殊型別的膽囊結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膽囊管與肝總管伴行過長或者膽囊管與肝總管匯合位置過低,持續嵌頓於膽囊頸部的和較大的膽囊管結石壓迫肝總管,引起肝總管狹窄;反覆的炎症發作更導致膽囊肝總管屢管,膽囊管消失、結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總管。臨床特點是反覆發作膽囊炎及膽管炎,明顯的梗阻性黃疽。膽道影像學檢查可見膽囊或增大、肝總管擴張、膽總管正常。

  診斷臨床典型的絞痛病史是診斷的重要依據,影像學檢查可確診。首選B 超檢查,其診斷膽囊結石的準確率接近100 %。B 超檢查發現膽囊內有強回聲團、隨體位改變而移動、其後有聲影即可確診為膽囊結石。僅有10 %一15 %的膽囊結石含有鈣,腹部X 線能確診,側位照片可與右腎結石區別。CT 、MRI 也可顯示膽囊結石,但不作為常規檢查。

  治療對於有症狀和(或)併發症的膽囊結石,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治療,與經典的開腹膽囊切除相比同樣效果確切,但損傷小。沒有腹腔鏡條件也可作小切口膽囊切除。無症狀的膽囊結石一般不需積極手術治療,可觀察和隨診,但下列情況應考慮行手術治療:① 結石直徑)3 Cm ;② 合併需要開腹的手術;③ 伴有膽囊息肉>1 cm ;④ 膽囊壁增厚;⑤ 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⑥ 兒童膽囊結石;⑦ 合併糖尿病;⑧ 有心肺功能障礙;⑨ 邊遠或交通不發達地區、野外工作人員;⑩ 發現膽囊結石10 年以上。

  行膽囊切除時,有下列情況應同時行膽總管探查術:① 術前病史、臨床表現或影像檢查證實或高度懷疑膽總管有梗阻,包括有梗阻性黃疽,膽總管結石 , 反覆發作膽絞痛、膽管炎、胰腺炎。② 術中證實膽總管有病變,如術中膽道造影證實或們及膽總管內有結石、蛔蟲、腫塊,膽總管擴張直徑超過1 cm ,膽管壁明顯增厚,發現胰腺炎或胰頭腫物,膽管穿刺抽出膿性、血性膽汁或泥沙樣膽色素顆粒。③ 膽囊結石小,有可能通過膽囊管進入膽總管。術中應爭取行膽道造影或膽道鏡檢查,以避免盲目的膽道探查和不必要的併發症。膽總管探查後一般需作T 管引流,且可能有一定的併發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