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光前

  頸椎病大多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破裂、後突壓迫脊髓、血管或神經所出現的綜合症,表現為頭暈、頸痛、手麻、肢體無力、走路不穩等常見症狀。多發生在中年或中年以上男性。最多的原因是累積性慢性勞損,較少與負重的勞動損傷有關,更多的是姿勢性勞損。與我們的職業和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如:臥床看書、坐著打瞌睡,長期屈頸低頭伏案工作等。

       所以我們要從生活起居六個方面加以預防:

  1、室內溫度適中:室溫過低易引起頸部肌肉僵硬,尤其是風寒溼症患者更應注意保暖。

  2、正確的睡姿:一般以仰臥、側臥為宜。俯臥位時頭頸處於向一側極度扭轉的體位,頸部呈緊張狀態,易引起頸部肌肉、韌帶關節等的勞損和退行性改變,一般不宜採用。

  3、合適的枕頭:枕頭的形狀和質地對頭頸部的健康關係很大。枕頭應是柔軟的圓枕,大小超過自己的肩寬10―20釐米,高度以壓縮後略高於自己的拳高,約8―12釐米。枕頭的位置要放在脖子後方,用以襯托頸曲,不要放在頭的後枕部。枕頭太高或太低,將使頸部和脊柱扭曲,肌肉疲勞,使神經、韌帶受牽位,造成椎間關節勞損、錯位,加速頸椎的退行性變,故不可取。床墊應該柔軟適中,當人臥上時不過分下沉。太軟的床墊易造成脊柱變形,使頭頸部發生勞損。

  4、糾正不良的姿勢和習慣:防止持久的單一姿勢,避免肌肉疲勞是一大原則。座位根據需要和身體上位的重心線所在的位置分兩種:後位坐姿和前位坐姿。後位坐姿時,重心線在坐骨結節及髖關節的後方,此時後背必須有倚靠,這種坐位不易疲勞,適於休息,但不適於伏案工作。前位坐姿時,身體上部的重心線通過坐骨結節或髖關節的前方,需背部肌肉的緊張以維持坐姿的平衡,這是最常用的坐位。身體下部自然放鬆,軀幹胸段前傾約15度,頭再從軀幹前傾15度,腰部輕靠椅背,前臂放於桌上,這種體位既可滿足伏案工作的需要,又可減少疲勞,適於頸椎患者。

  坐姿不宜時間太長,超過半小時到一小時要做一些活動。可用雙手按、推、揉、點頸部軟組織,解除肌肉緊張或肌痙攣,可重點鬆解頸後肌群。或十指交叉,抱住後頸,頭頸部向後挺,雙手用力向前,每次反覆練習30-50次。這樣穩妥安全,效果挺好,特別適合已有頸椎病的人。此外,還可不斷變換體位,如在椅子上前後挪到臀部,活動一下身軀、上肢和頭頸部等。伏案時眼與桌面的距離為30釐米左右,這樣可以減少疲勞。

  5、正確的功能鍛鍊:運動對骨骼肌肉系統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延緩骨質的退行性變,增加關節彈性和靈活性,增強肌肉的收縮力,減少頸椎病的發生。除每日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做醫療體操治療外,還可做頭部幾個方向的運動,包括前屈後伸、左右轉、左右側屈、繞旋等,重點是頭後伸和左右轉。每天可進行3―4次,每次10―15分鐘。動作要緩慢平衡,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度,如出現頭暈心慌應停止。此法有保健及輔助治療作用。

  6、飲食與營養的科學搭配:飲食失節,脾胃受損,往往導致氣血虛弱、筋骨失養和肌肉萎縮,對頸椎病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應強調食物療法。患者可多食用如胡桃仁、山萸肉、黑芝麻等補腎食物,還可經常少量食用木瓜、當歸等舒筋活絡、疏通氣血之物。注意增加鈣的攝入,如牛奶、雞蛋、魚蝦、貝類、豆腐、豆類以及蔬菜、水果等。維生素D和乳糖有助於鈣的吸收,對強壯骨骼有一定意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