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外科 主治醫師 吉毅

  卡波西樣血管內皮瘤(kaposiform hemagioendothelioma, KHE)是一種少見的主要發生於嬰幼兒和兒童的具有侵襲性的血管腫瘤,由Zukerberg等首先提出。卡波西樣血管內皮瘤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嬰幼兒血管瘤,而主要是2種與嬰幼兒血管瘤截然不同的血管腫瘤。

  KME合併Kasabach-Merritt 現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的治療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難題,目前尚缺少單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如不經過恰當的治療,死亡率高達20%~50%。

  2011年11月,美國國立關節、肌肉與面板病學會的28名專家舉行會議,這些專家來至23家單位、7個不同專業。與會專家臨床經驗豐富。根據現有文獻資料,就KME合併/不合並KMP的相關問題達成了共識,現介紹如下:

  1、臨床表現

  臨床上,KME可表現為血管瘤合併血小板減少及第纖維蛋白血癥,成為Kasabach-Merritt 現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即卡梅綜合徵。於1940年首次被描述,臨床表現為迅速增大的血管瘤合併血小板減少、溶血性貧血,急性或慢性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本病發生率佔血管瘤的1%左右,最常見於出生幾周的新生兒,但亦可發生在兒童或成人。當嬰幼兒血管瘤呈暗紫色,表面皮膚髮亮,水腫明顯,張力增大,木樣質地,類似蜂窩組織炎樣的改變,尤其是伴有面色蒼白,自發性面板瘀點、瘀斑,易青紫,穿刺或擦傷後出血時間延長,血尿、便血、鼻出血時,應高度懷疑本綜合徵。需立即進行血細胞計數、血清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分解產物、凝血酶原時間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檢查。較輕的KMP僅表現為血小板減少,嚴重者可發生消耗性凝血病,表現為血清纖維蛋白原減少,纖維蛋白分解產物增加。

  2、診斷

  KMP所出現的“血管瘤”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嬰幼兒血管瘤,而主要是2種與嬰幼兒血管瘤截然不同的血管腫瘤。KMP的診斷標準為符合巨大血管腫瘤伴出血傾向,血小板<100×10^9/L,具有超聲、CT、MRI等影像學資料,併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減少症。必要時可行病變活檢確診。

  3、治療

  KME合併KMP

  採取個體化治療原則,根據患者病情、瘤體發展變化採取聯合/單一治療:

  參會專家一致認為:本綜合徵應首選藥物治療。4個治療方案如下:

  (1)起始劑量予以強的鬆(潑尼鬆)2mg/kg次,晨起頓服,1次/天。如無效,大劑量強的鬆(潑尼鬆)口服,5mg /kg /次,晨起頓服,1次/天。用藥後血小板計數升高,水腫程度減輕,表明有效,可繼續以此劑量應用至少4周,然後緩慢減量至5mg/天,維持2個月。如應用強的鬆(潑尼鬆)後無效或效果不確定,可增加激素劑量,增至10 mg/ kg/次。

  (2)長春新鹼(VCR)0.05mg/kg,每週一次,靜脈推注,連用4次,改每月一次,連用6次。

  (3)強的鬆+VCR聯合治療。

  (4)對以上藥物無效,可採用西羅莫司或依維莫司治療。

  KME未合併KMP

  參會專家認為KME症狀較輕,未合併KMP可予以(根據患兒情況,選擇其1):

  (1)低劑量(2mg/kg/d)的強的鬆口服。

  (2)普萘洛爾(2mg/kg/d)口服。

  (3)長春新鹼(VCR)0.05mg/kg,每週一次。

  (4)阿司匹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