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主任醫師 趙宇

  人工耳蝸的原理和歷史

  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個部分,耳蝸是我們的內耳器官,是將外界聲音由機械能轉化為神經電衝動的地方。如果這個地方因為某種病變,失去功能,聲音傳導到我們的聽覺中樞的通路便會戛然而止,於是這樣的人便成了聾人。如果有一種裝置,可以替代受損耳蝸的功能,直接將外部聲音訊號轉化成電訊號,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聾人不就能聽到聲音了嗎?原理很簡單,道理很明白,但要實現起來,卻是雄關漫道,困難重重。

  學者們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才使得人工耳蝸(也稱:仿生耳、電子耳蝸)技術應運而生,逐漸完善,並日趨完美。如今,人工耳蝸已經是國際公認的,能使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恢復聽覺的最有效裝置。全球幾十萬聾人已經受益於這項技術。

  追溯人工耳蝸的歷史,最早證明聽覺神經的電刺激效應的是一組俄羅斯科學家,他們稱觀察到了一個耳聾的病人在電刺激下的感知到了聲音,但言之甚少。1957年,法國醫生Djourno等人成功的運用電刺激使兩個完全耳聾的患者產生了聽力感知,這項實驗有里程碑意義,開啟了此後一系列恢復耳聾患者聽覺的深入研究。1972年誕生了第一臺單通道人工耳蝸聲音處理器,1977年第一個多通道人工耳蝸聲音處理器在奧地利誕生,而1978年澳大利亞人格雷姆。克拉克發明了真正意義上的人工耳蝸,這項跨時代的偉大發明,標誌著電刺激替代裝置在整個人類世界的偉大成功。

  視覺傳導和聽覺傳導原理相似,而相對於盲人來講,聾人的福利遠遠領先地到來了。即便是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人類也沒能再做出第二項如此完美和震撼的人體感官替代裝置。這令我不禁再次感慨有幸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無論對於醫者還是患者。然而,沒有一把鑰匙可以開啟世界上所有的門,那麼哪些人適合接受這項技術呢……

  哪些人適合選擇人工耳蝸植入?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語前聾吧,就是患者在還沒學會說話之前,就聽不見聲音了。這樣的語前聾患者,通常發生耳聾的時間在3歲之前,如果沒有醫療干預,他們就會成為我們所說的聾啞人,靠著手語和脣讀進行交流。大家可要注意了,聾啞人的發音器官嗓子其實並沒有問題,只是因聾而啞罷了。

  病因多種多樣,包括先天性、遺傳性、藥物性、腦膜炎後……對於其中的大多數患者,人工耳蝸植入都可以大展身手。對於這些語前聾患者,儘早植入人工耳蝸至關重要,越早植入,孩子今後的言語發育就會越好。這是因為我們人類學習言語的最佳時間是在三歲以內,這個黃金時間一旦錯過,今後即使能聽到聲音,學習言語的難度都會成倍增加。這個道理很好理解。我學了幾十年的英語,也會被一個幾歲的美國兒童英語水平給秒殺。對於植入人工耳蝸時已經大於5歲的語前聾兒童,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聽力語言基礎,自幼有助聽器配戴史和聽力或語言訓練史,才能保證術後良好的言語效果。

  相對於語前聾,語後聾顧名思義就是患者聽不見聲音之前,已經具備了言語能力,這樣的患者,通常只聾不啞。語後聾植入人工耳蝸的時機就相對比較寬泛了,以前認為聾了十年之內都可以,現在認為,只要是語後聾,再晚都會有效果,當然,如果聾的時間不太長效果會更好。

  老年性聾其實是語後聾最為常見的情況。在我國的聽力障礙的殘疾人中,將近1000萬是老年人。人口老齡化的今天,老年聾人更是我國最大的聽力障礙群體。如果助聽器不能很好的幫助他們聽到聲音,植入人工耳蝸將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不過,由於文化和經濟的因素,老年人自己和家屬,通常認為這不過是人老了的正常現象,雖有些不便,何至於手術?!在發達國家,60%植入人工耳蝸的都是老年聾患者,而在我們國內90%都是小孩,成人和老年人只有不到10%。在中國的文化和傳統裡,人們願意為了孩子的健康傾其所有,但是老人出現耳聾,兒女出錢的願望就不會很強烈了,而且老人自己也不願意讓兒女負擔較貴的醫療費用。中國的老人們常說,都這個年紀了,聽不見就算了唄,還做什麼手術哦。然而,老年聾卻使他們常常處於冷漠、焦慮、自卑、孤獨自處、不善言語的境況,常常使他們覺得生活無樂趣,有的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伴隨著耳聾的出現和持續,老人也會加速出現智力下降、情緒性格改變、基礎疾病加重。

  可喜的是,現今社會,老人們的意識在發生巨大轉變,據我所知,國內接受人工耳蝸手術的老年人逐漸增多,其中最年長的超過90歲,我很佩服這樣的老人,對自己的生活質量有如此的勇敢追求。不過我相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渴望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會有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和老人植入人工耳蝸。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聾人都可以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一些非常嚴重的內耳畸形病例,如Michel畸形或耳蝸缺如、聽神經缺如、嚴重的精神疾病、中耳乳突化膿性炎症尚未控制者,植入人工耳蝸並無益處,甚至有風險,對於這些患者,專科醫生的篩選和判斷就尤為重要了。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結束,卻只是開始

  無論是患者還是聾兒家長,必須瞭解人工耳蝸植入術後聽覺語言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特別是對語前聾患兒,手術僅僅是把聽力重建了,而這並不意味著患者就立即能像正常人一樣說話。植入者聽到的聲音和我們正常人聽到的聲音略有不同,這對於既往有言語聽覺經驗的語後聾患者,適應起來比較容易。而對於既往毫無聽覺經驗的語前聾人來說,如何把這些聲音和言語聯絡起來,這就是言語康復訓練的任務了。它能使人工耳蝸的訊號最大限度地發展聽力,繼而發展口頭語言。

  按照小兒語言發展規律,根據聾兒“聽力年齡”分階段由淺入深逐步進行訓練。在聽覺訓練階段,主要是利用聾兒的殘餘聽力去傾聽各種聲音,喚醒其“沉睡狀態”,並經常給予刺激,反覆訓練強化,使聾兒逐漸適應有聲世界的日常各種聲音;詞彙的積累階段是在聽覺訓練基礎上輔佐以視覺和其他感覺使他們知道更多社會事物,把看到觸到的東西與聲音訊號結合在腦子裡形成訊號,使他們逐漸理解言語含義;最後的語言訓練階段,是在詞彙積累的基礎上,訓練聾兒多說,由字到句,由簡到繁,由少到多,逐漸做到聽懂別人的語言,並使別人能聽懂自己的語言。

  其實手術禁忌症裡,還應該包括那些太懶的患者或家長,以為安上一個裝置,從此就可以靜待奇蹟出現了,而事實上,聾兒的聽覺言語訓練,有時候還是一項比較長期、艱鉅的工作,當然這些工作是有專門的語訓老師來完成的,但父母為此付出的耐心和堅持,也是保障植入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人工耳蝸的故事講到這裡就結束了。當然,對於專業人士,這些知識還遠遠不夠,但對於普通大眾,瞭解這些,也就足以瞭解這項技術的來龍去脈了,或許有一天,您的這些知識,就可以幫助到身邊的人。

  人生如此美好,願你我共同享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