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風溼免疫科 主任醫師 周彬

  定義:

  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瞭的,以對稱性、慢性、進行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臨床表現:

  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並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症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並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症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溼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如何診斷: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通過臨床或影像學檢查證實的的滑膜炎,如有放射學典型RA骨破壞改變看可明確診斷,否者需結合受累關節數、病程、炎症指標水平以及類風溼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檢測來明確診斷。

  如何治療:

  包括藥物治療、外科治療和心理康復治療等。常用藥物分為四大類,即非甾類抗炎藥(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DMARDs)、糖皮質激素和植物藥。

  ⑴ NSAIDs: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熱、消腫作用。如布洛芬、萘普生、洛索洛芬、雙氯芬酸、醋氯芬酸、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塞來昔布等。

  ⑵ DMARDs:該類藥物較NSAIDs發揮作用慢,臨床症狀的明顯改善大約需1-6個月,故又稱慢作用藥。雖不具備即刻止痛和抗炎作用,但有改善和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包括非生物和生物DMARDs。常用的非生物DMARDs:甲氨蝶呤口服每週7.5~15mg/周、柳氮磺吡啶口服1000mg 2~3次/日、來氟米特口服10~20mg 1次/日、羥氯喹口服200mg 1~2次/日。常用的生物DMARDs: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單抗、阿達木單抗等。

  ⑶ 糖皮質激素:能迅速減輕關節疼痛、腫脹,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或伴有心、肺、眼和神經系統等器官受累的重症患者,可給予短效激素,其劑量依病情嚴重程度而調整。在治療過程中,應防治其不良反應,特別是給予質子泵抑制劑防治胃腸道不良反應,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以防止骨質疏鬆。

  ⑷ 植物藥製劑:如雷公藤、白芍總甙等。

  治療策略:在當今,RA不能被根治的情況下,防止關節破壞,保護關節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我們的最高目標,因此,早期、聯合、強化治療是減少致殘的關鍵。治療RA的原則是迅速給予糖皮質激素和或NSAIDs緩解疼痛和炎症,儘早使用DMARDs,以減少或延緩骨破壞。

  預後:

  男性比女性預後好;發病年齡晚者較發病年齡早者預後好;起病時關節受累數多或有跖趾關節受累、或病程中累及關節數大於20個預後差;持續高滴度類風溼因子和或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陽性、持續血沉增塊、C反應蛋白增高、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均提示預後差;有嚴重周身症狀(發熱、貧血、乏力)和關節外表現(類風溼結節、鞏膜炎、間質性肺病、心包疾病、系統性血管炎等內臟損傷)預後不良;短期激素治療症狀難以控制或激素維持劑量不能減至10mg/日以下者預後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