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治療師 鄭建容

  從近期召開的“2014中國腦卒中大會暨第四屆全國心腦血管病論壇”獲悉,我國腦卒中發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是我國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而當提到腦血管病後致殘時,很多人會習慣性想到是“手術不成功或治療不及時”。專家提醒,即便手術成功,但忽視科學康復時機和對症康復訓練方法,也同樣會影響愈後效果,危險期一過就能做康復訓練。

  專家介紹說:“卒中後不久,一些失去的功能就會開始恢復,而且往往在最初的幾個星期恢復達到最快速度。如果發生缺血性中風,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徵平穩,在48小時後即可進行簡單的康復訓練,而腦出血患者一般宜在10-14天后進行。”

  很多患者及家屬認為發病後兩年到三年才可以進行康復,導致患者耽誤了最佳康復時期,也錯過了肢體功能的最佳恢復時期。其實腦血管病患者度過危險期後,就進入了康復鍛鍊階段。這時,患者主要是進行一定方式的運動鍛鍊,促進癱瘓肢體的功能恢復,防止癱瘓肢體的攣縮,預防併發症的發生,並利於患者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疾病,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錯過康復黃金期別放棄訓練。

  雖然醫生提倡康復鍛鍊越早越好,但是患者和家屬往往還是對早期鍛鍊顧慮重重,特別是腦出血患者,更是擔心早期活動會引起再出血。其實,康復鍛鍊引起再出血的機會很小。根據臨床經驗,腦出血患者進行康復鍛鍊,只要血壓平穩,動作輕緩,就不會引起再出血;還有人認為,腦血管病患者的康復在半年以後就沒有意義了,即使通過鍛鍊患者的身體功能也不會更多地恢復,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很多患者在腦血管病發生一年後,身體功能仍有改善。

  當患者通過康復鍛鍊收到一定效果後,如果不堅持進行鍛鍊,已經恢復的功能往往會退步。一些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其他臟器病變的患者擔心長期鍛鍊會引起血壓波動和心臟病發作。其實,腦血管病的康復鍛鍊是循序漸進的,只要避免過度勞累和用力過猛,一般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康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康復治療可以減輕腦血管病患者因臥床、活動減少所致的骨質疏鬆、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度下降、肺部感染等,為下一步康復訓練打下好的基礎。康復的實質是“學習、鍛鍊、再鍛鍊、再學習”的過程,是調動剩餘腦組織的重組和再生功能,它能幫助患者保持和重新獲得失去的一些功能,糾正不正確的姿勢和運動,降低致殘率,以便更高質量地生活,甚至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取得最好的康復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