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險因素
1、不可控制因素:人種(白種人和黃種人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高於黑人)、老齡、女性絕經、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體重、性激素低下、吸菸、過度飲酒、咖啡及碳酸飲料等、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應用影響骨代謝藥物(見繼發性骨質疏鬆部分)。
二、臨床表現
疼痛、脊柱變形和發生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典型的臨床表現。但許多骨質疏鬆症患者早期常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往往在骨折發生後經X線或骨密度檢查時才發現已有骨質疏鬆改變。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痠痛或周身痠痛,負荷增加時疼痛加重或活動受限,嚴重時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難。
2、脊柱變形:骨質疏鬆嚴重者可有身高縮短和駝背。椎體壓縮性骨折會導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壓,影響心肺功能等。
3、骨折:輕度外傷或日常活動後發生骨折為脆性骨折。發生脆性骨折的常見部位為胸、腰椎、髖部、橈、尺骨遠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發生骨折。發生過一次脆性骨折後,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加。
三、診斷
臨床上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通用指標是:發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目前尚缺乏直接測定骨強度的臨床手段。
1、脆性骨折:
是骨強度下降的最終體現,有過脆性骨折臨床上即可診斷骨質疏鬆症。
2、骨密度測定:骨礦密度(BMD)簡稱骨密度,是目前診斷骨質疏鬆、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監測自然病程以及評價藥物干預療效的最佳定量指標。骨密度僅能反映大約70%的骨強度。骨折發生的危險與低BMD有關,若同時伴有其他危險因素會增加骨折的危險性。
(1)骨密度測定方法:雙能X線吸收法(DXA)是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骨密度檢查方法,其測定值作為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金標準。其他骨密度檢查方法如各種單光子(SPA)、單能X線(SXA)、定量計算機斷層照相術(QCT,)等根據具體條件也可用於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參考。
(2)診斷標準:建議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診斷標準。
基於DXA測定:骨密度值低於同性別、同種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個標準差屬正常;降低1~2.5個標準差之間為骨量低下(骨量減少);降低程度等於和大於2.5個標準差為骨質疏鬆;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質疏鬆診斷標準同時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時為嚴重骨質疏鬆。現在也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即T值≥-1.0為正常,-2.5<T值<-1.0為骨量減少,T值≤-2.5為骨質疏鬆。測定部位的骨礦密度對預測該部位的骨折風險價值最大,如髖部骨折危險用髖部骨密度預測最有意義。DXA骨密度測定值受骨組織退變、損傷、軟組織異位鈣化和成分變化以及體位差異等影響會產生一定偏差,也受儀器的精確度及操作的規範程度影響。因此,應用DXA測定骨密度要嚴格按照質量控制要求(參考國際臨床骨密度學會ISCD的共識意見)。臨床上常用的推薦測量部位是腰椎1~4和股骨頸,診斷時要結合臨床情況進行分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骨質疏鬆症如何診斷與預防?
診斷 骨質疏鬆可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骨痛、骨折等),實驗室檢查(如血鈣、尿鈣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增高、血清睪酮水平低下等),X線片和骨密度測定等可以確診。…
-
-
-
骨質疏鬆症如何診斷與治療
骨質疏鬆症是以全身性的骨量減少、骨組織的微細結構被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骨強度降低、容易發生骨折為特點的全身性疾病。 人體的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40…
-
-
-
骨質疏鬆症如何治療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症定義為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病,以骨量減少、骨的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2001年美國國立衛生院發表…
-
-
-
骨質疏鬆症如何分類
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的。早年一般認為全身骨質減少即為骨質疏鬆,美國則認為…
-
-
-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如何治療?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病,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及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作為老年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質疏鬆…
-
-
-
骨質疏鬆症如何保健
1、老年人骨質疏鬆的治療應注意哪些事項?有哪些誤區需要避開?請舉例說明。 老年骨質疏鬆症有以下幾種治療方…
-
-
-
骨質疏鬆症如何預防
1、攝取足量鈣和維生素D 通過日常膳食攝入足量鈣和維生素D可安全又有效的減少骨折風險。臨床對照試驗證明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降低骨折風險。低脂平衡膳食、水…
-
-
-
骨質疏鬆症如何預防治療?
1999年調查發現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患病率,正位腰椎男女分別為11%和21%,股骨頸分別為11%和27…
-
-
-
老年人骨質疏鬆症如何護理?
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而慢性疼痛為骨質疏鬆症的主要表現之一。多發生在腰、膝等部位,疼痛性質和程度不一。 由於慢性疼痛病程長,可是反覆性疼痛加重,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