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結直腸肛門外科 副主任醫師 劉君德

  結直腸癌(CRC)是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致死癌症,死亡率分別為 3.5% 和 3.1%,我國每年新發 CRC 超過 25 萬例,死亡 14 萬例,新發和死亡佔全世界同期 CRC 的 20%。

  CRC 的轉歸和預後與病變分期緊密相關,早期、區域性進展期、晚期 CRC 的 5 年生存率分別約為 90%、70%、12%。有效的篩查、早診早治可顯著降低死亡率。讓我們一起對比下中、美、加拿大指南對於結直腸癌篩查的差異。

  美國 ACS 指南

  一般人群篩查:糞便隱血試驗(FOBT)、糞便組化檢測(FIT)、糞便脫落 DNA 篩查(sDNA)。

  進展期損害的篩查:內鏡、放射學篩查,如軟乙狀結腸鏡、結腸鏡、雙對比鋇劑灌腸、CT、虛擬結腸鏡。     所有推薦篩查都是可選擇的,預防 CRC 是篩查的首要任務。

  1、普通人群 CRC 篩查

  50 歲起,以下五選一

  每年 1 次高敏感度的 FOBT 或 FIT,每 3 年 1 次 sDNA 篩查;每 5 年 1 次軟乙狀結腸鏡篩查;每 5 年 1 次雙對比鋇劑灌腸;每 5 年 1 次虛擬結腸鏡;每 10 年 1 次結腸鏡;

  2、高危人群 CRC 篩查

  高危人群要進行更高強度的隨訪,包括結腸鏡檢和頻繁、更早啟動篩查。

  高危人群:包括腺瘤性息肉史、CRC 治癒性切除史、一級親屬 CRC 或結直腸腺癌家族史、持續炎症性腸病、已知或懷疑存在遺傳性綜合徵,如 Lynch 綜合徵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加拿大 CTFPHC 指南

  加拿大預防保健工作組(CTFPHC)之前的指南(2001 年)建議無症狀的 50 歲起每 1 年或每 2 年 1 次的高敏感度的 FOBT 或 FIT,每 5 年 1 次乙狀結腸鏡檢查。

  近期釋出的新版篩查指南中,綜合了 2000 年之後的指南、系統綜述、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s),評估了不同篩查方法的優劣,推薦如下:

  強烈推薦:60~74 歲每 2 年行 1 次 FOBT 或 FIT,或每 10 年行乙狀結腸鏡檢。

  輕度推薦:50~59 歲每 2 年行 1 次 FOBT 或 FIT,或每 10 年性乙狀結腸鏡檢;75 歲以上人群不必行結直腸癌篩查;不使用結腸鏡作為篩查手段。

  說明

  RCTs 分析顯示 60~74 歲人群比 50~59 歲人群更能從篩查中獲益;FIT 與 FOBT診斷特異性相似,但 FIT 敏感性更高。

  由於大多數結直腸癌是從結腸息肉發展而來,這是用內鏡切除息肉或早期結直腸癌灶以降低結直腸癌死亡率的理論基礎。目前沒有證據支援結腸鏡檢比乙狀結腸鏡更有效,因此暫不推薦使用結腸鏡篩查。

  中國 CRC 篩查共識

  我國人口眾多,直接採用結腸鏡檢查進行人群普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腸鏡且有一定的併發症風險,因此目前對 50~75 歲一般風險人群進行初篩,高危人群再行結腸鏡精篩。

  結腸鏡下活檢病理檢查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金標準。

  初篩:FOBT、血漿 Septin 9 基因甲基化監測,有條件可以行虛擬結腸鏡檢查、結腸膠囊內鏡、乙狀結腸經篩查(對近端 CRC 發病無效)。

  高危人群:FOBT 陽性,既往有結直腸腺瘤或息肉或UC、克羅恩等癌前病變。

  Lynch 綜合徵家族史:MLH1 或 MSH2 基因突變, 20~25 歲每 1~2 年 1 次結腸鏡,35 歲以後 1 年 1 次;MSH6 或 PMS2 基因突變,25~30 歲每 2~3 年 1 次結腸鏡,40~50 歲後 1~2 年一次。

  APC 基因相關性息肉病:10~12 歲起,1~2 年 1 次乙狀結腸鏡或結腸鏡,發現腺瘤後每年 1 次直至結腸切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