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是指由各種因素致使面板、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者稱為慢性蕁麻疹。病因常不確定。臨床表現為患者不定時地在軀幹、面部或四肢發生風團和斑塊。發作從每日數次到數日一次不等。
引起慢性蕁麻疹的病因甚多,主要有:
1、吸入物:如花粉、動物皮屑、煙霧、真菌孢子和某些揮發性物質等。
2、食物:如魚、蝦、蛋類、奶類等或其他富於蛋白類食物。
3、藥物:如疫苗、異種血清、輸血、青黴素、痢特靈、阿斯匹林等。
4、感染:寄生蟲、細菌(如扁桃體炎,鼻旁竇炎,慢性闌尾炎等)、病毒(如肝炎、哥薩奇(Coxsackie)病毒感染),真菌(如面板真菌病)等。
5、物理因素:如日光、寒冷、溼熱等。
6、精神因素:見於精神緊張或興奮,運動後。
7、其他:如某些昆蟲嚇咬刺螫,接觸某此動植物如蕁麻、毒藤等,以及患某些面板或全身性疾病如肥大細胞增多症,風溼熱,白血病以及某些內分泌疾病等。
防治措施
蕁麻疹要儘可能地找出發病誘因並將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蓖麻粉,避免接觸致敏原,禁用或禁食某些機體過敏的藥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熱刺激而復發者,不應過分迴避,相反應該逐步接觸,逐漸延長冷熱刺激的時間,以求適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膽囊炎、病毒性肝炎、闌尾炎、腸道蛔蟲病等,以杜絕病源。
蕁麻疹是可以防治的,蕁麻疹的可疑病因雖然多而複雜,但仔細查詢引發因素,禁用致敏藥物及短期禁用可疑食物,積極控制感染和治療是關鍵。
其次是內服抗過敏類藥物,適當補充維生素C,鈣劑有助皮疹消退。如合併細菌感染者,應積極給予抗菌素,病毒感染則可用抗病毒,真菌感染可用抗真菌等。如有寄生蟲感染需給予驅蟲劑,慢性蕁麻疹常需用二種以上抗過敏藥。
嚴重的蕁麻疹需到醫院,必要時吸氧、靜脈輸激素、升壓藥等;可適當選擇中藥口服以驅風健脾、涼血解毒。外用藥可採用爐甘石洗劑止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