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陳志

  2012版美國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指南

  首先強調了多學科合作的治療理念,要求動脈瘤治療方案的制定需要有經驗的腦血管外科醫師及神經介入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及動脈瘤情況共同商討後決定;

  其次,建議對於血管內治療及外科開顱手術均合適的動脈瘤患者,首先考慮血管內介入治療。

  2013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治療中國專家共識推薦:

  (1)發生破裂出血的動脈瘤均應儘早進行病因治療,以降低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風險;

  (2)症狀性未破裂動脈瘤也應儘早治療,以避免症狀繼續加重,危及生命;

  (3)對於直徑≥5 mm的無症狀未破裂動脈瘤建議進行干預。如動脈瘤直徑<5 mm應根據動脈瘤的形態、位置、數量和患者情況等綜合判斷,對於伴有子囊,多發,位於前交通動脈、後交通動脈和後迴圈,預期壽命>10年,伴有aSAH病史,有家族史或需長期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的動脈瘤患者推薦積極干預;

  (4)未治療的未破裂動脈瘤患者,建議其動態隨訪,隨訪過程中發現動脈瘤進行性增大、形態改變,建議進行干預;

  (5)由於患有未破裂動脈瘤導致患者心理障礙,嚴重影響工作生活的可適當放寬干預指徵,採取更加積極的治療策略;

  (6)動脈瘤的治療方案(夾閉或介入),應依據患者特點和動脈瘤的特點等多因素考慮後製定;

  (7)對於從技術上既可以開顱夾閉又可行介入治療的動脈瘤患者,推薦行血管內介入治療;

  (8)後迴圈動脈瘤患者、高齡患者(>70歲)、自發性aSAH評分較低(WFNS分級Ⅴ/Ⅵ)患者以及處於腦血管痙攣期患者應優先考慮介入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