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聶發傳

  疼痛門診常見的頭痛型別有哪些?
  頭痛是最常見的疼痛,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頭痛的歷史。頭痛可能是一過性症狀,或是其他疾病的伴隨症狀,但也可能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頭痛疾病的種類繁多,在疼痛門診中最常見的頭痛型別有:頸源性頭痛、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等,但因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複雜,甚至不清楚,治療上有很大困難。
  頸源性頭痛的發病機制有哪些?
  頸源性頭痛可根據神經的不同受累部位,分為神經源性疼痛和肌源性疼痛。神經根的感覺根纖維受到刺激引起神經源性疼痛,而其腹側運動神經根受到刺激則為肌源性疼痛。
  (1)解剖學基礎與頸源性頭痛的關係
  第2頸神經與第3頸神經的纖維共同組成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這些神經是傳導頸源性頭痛的主要神經。這些神經的分支靠近椎動脈經枕骨大孔進入顱腔前的成角處,容易受到椎骨突起及肌肉附著處的刺激及損傷。
  第1、2、3頸神經離開椎管後大部分路徑在柔軟的肌肉組織內,軟組織的炎症、缺血、損傷、壓迫甚至不適當的按摩都會影響神經的功能,引發頸源性頭痛。
  (2)頸椎及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椎間孔狹窄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或突出後經“纖維化”而變“硬”,以後隨著組織修復鈣化可形成骨質增生,使椎間孔變形,椎間孔的空隙受侵佔,從而激惹從中穿過的神經,導致疼痛和神經功能障礙。

  (3)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出引起的非細菌性炎症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出,椎間盤物質釋放可直接引起非菌性炎症、水腫。人體免疫系統視椎間盤物質為異物,產生免疫排斥反應性炎症,引起頸椎間盤源性神經根炎。除了直接產生根性疼痛外,末梢釋放炎性介質,引起分佈區內軟組織炎症也可產生疼痛。這是部分患者發生頑固性頸源性頭痛的機制。
  (4)肌肉痙攣
  頸源性頭痛也可產生於頸部肌肉組織,一方面,管理運動的神經受到壓迫或炎症侵襲時,可引起反射性頸部肌肉痙攣;另一方面,持續性肌肉慢性痙攣引起組織缺血,代謝產物聚集於肌肉組織,引起肌筋膜炎,產生疼痛,並可直接刺激在軟組織內穿行的神經幹及神經末梢產生疼痛。
  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肌肉需持續收縮以維持姿勢,使肌肉供血減少,繼發肌痙攣,並使韌帶、肌筋膜易發生損傷;冗長而乏味的精神活動或體力勞動,在全身各部位中最容易引起頸部神經-肌肉的緊張,這些是青少年頸源性頭痛的常見原因。
  頸源性頭痛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頸源性頭痛患者的年齡多在20-60歲,女性多見。早期多為枕部、耳後、耳下的不適感,以後轉為悶脹或痠痛感,逐漸出現疼痛。疼痛部位可擴充套件到前額、顳部、頂部、頸部。有的可同時出現同側肩背上肢疼痛。寒冷、勞累、飲酒、情緒激動可誘發疼痛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耳鳴、耳脹、眼部悶脹、頸部僵硬感。多數患者在疼痛發作時喜歡用手按壓疼痛處以求緩解。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芬必得)可減輕頭痛。

  頸源性頭痛在伏案工作者中發病率較高。病程較長者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和記憶力降低,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生活和工作質量明顯降低。
  X光檢查可見不同程度的頸椎退行性變,有的可見頸椎間孔狹窄,椎體前後緣增生,或棘突增寬變厚,棘上韌帶鈣化。CT檢查多無特殊變化,少數患者可見頸椎間盤突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