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診療中心 主治醫師 王燕偉

  頸源性“肩周炎”,是一種以肩臂疼痛、肩關節活動障礙為主要特徵的疾病,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或肩部外傷後。作者自2005年以來,採用敏感點鬆解、中藥內服、手法整復與功能康復鍛鍊等四聯療法進行治療,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1.1臨床資料本組98例,男38例,女60例,年齡36-78歲,平均48.7歲。右肩72例,左肩26例。病程三個月以內者20例,3-6個月者46例,6個月-1年者32例,平均3.8個月。

  症狀體徵:所有患者均有肩關節活動疼痛,38例為靜止性鈍痛、夜間加重,19例為放射痛,70例為區域性明顯壓痛,外展、上舉、後伸均有不同程度受限。25例前屈受限明顯,14例內旋受限明顯,12例內收受限明顯,23例有輕度三角肌萎縮。X線檢查:55例肩峰到肱骨頭間隙變窄,23例肩部骨質疏鬆。

  1.2 診斷標準 參照 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肩周炎的診斷標準。

  ①慢性勞損,外傷筋骨,氣血不足,復感風寒溼邪所致;

  ②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高於男性,右肩多於左肩,多發於體力勞動者,為慢性發病;

  ③肩周疼痛,以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

  ④肩部肌肉萎縮,肩前、後、外側均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明顯,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

  ⑤X線檢查多為陰性,病程久者可見骨質疏鬆。

  2、治療方法與步驟

  2.1敏感點鬆解

  ①鬆解液處方:曲安奈得注射液5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維生素B1針100mg,維生素B12針0.5 mg,生理鹽水針10 ml。

  ②敏感點位置:甲點為肱二頭肌長頭結節間溝處;乙點為肩峰下處;丙點為肱骨大結節上方1M左右處;丁點為岡上窩壓痛處;戊點為岡下窩壓痛處;己點為小圓肌壓痛處;庚點為三角肌壓痛處。於上方敏感點中挑選出3-5個壓痛點呈放射狀注射藥物3-5
ml,1周1次,4次為一療程。

  2.2自擬解凝湯以荊芥15g,防風10g,羌活15g,獨活15g,葛根20g,當歸10g,黃芪30g,桂枝10g,白芍15g,雞血藤20g,五加皮15g,片薑黃10g,牛膝10g,紅花10g,枳殼10g,甘草10g為主方,視病情可隨症加減,每天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

  2.3手法整復令患者端坐,雙上肢自然下垂,術者站在患者身後,患者後背靠於術者身上,術者一手搭在患肩上,一手握患肢上臂遠端,徐徐將患肢上臂外旋、前屈、內收及後旋,做肩關節不同方向的鬆解。鬆解動作宜輕柔連貫、切忌粗暴,以免引起肱二頭肌肌腱撕裂,甚至肱骨外科頸骨折。

  鬆解可反覆進行數次,以受限的肩關節外展、前屈、內收及後伸活動儘可能達到正常範圍為度,術者或家人在術後的一週之內,應堅持每天為患者做肩關節被動運動,以進一步鞏固鬆解的效果。

  2.4康復鍛鍊

  ①前屈爬牆法:患者雙足自然分開站立,與肩同寬,腳尖抵牆,用患側手指及掌根摸爬牆壁,逐步由低到高,使肩臂肌肉有有痠痛的牽涉感;

  ②外展抓耳法:患者端坐或站立,健手扶託患肘,使患手通過頭頂去抓摸健側耳廓,漸達至腮部;

  ③內收搭肩法:患者端坐或站立,患肘屈曲,健手扶託患肘,觸控健側胸至肩部,漸達肩胛骨上中部;

  ④後伸抓背法:患者端坐或站立,患手通過患側腰間,用手指去抓摸健側腰背,漸達健側肩胛骨中上部,此動作難度較大,可囑其家屬幫助練習;⑤彎腰劃圈法:患者雙足自然分開站立,略微彎腰,在患肩腕部綁一重約2-3K的重物,放鬆肩部及上臂,以肩關節為中軸作劃圈動作。主動運動為功能鍛鍊,每天應堅持3-5次,每次活動量逐漸增加。囑患者要酌情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定獲良效。

  3、治療結果

  3.1療效評定標準治癒: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好轉:肩部疼痛減輕,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症狀無改善。

  3.2 療效評定結果所有病例均經1個療程(30天)的治療並全部獲得系統隨訪,隨訪時間為6~18個月,平均為12個月,其中治癒79例,佔80.61%,好轉17例,佔17.35%,未愈2例,總有效率為97.96%。

  4、討論

  頸源性“肩周炎”,因外傷、勞損等原因引起頸椎小關節錯位以及久後發

  生骨贅等病變,刺激、牽拉或壓迫一側或兩側頸神經,致使該頸神經支配區的一個或多個肌肉發生痙攣而產生疼痛,稱之為頸源性“肩周炎”。

  實屬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僅是其疼痛侷限在肩關節周圍而已。早期感覺頸肩部不適、疼痛,活動後稍有緩解;中期症狀加重呈持續性疼痛,活動肩部可引起劇痛,肩關節活動受限,觸痛明顯;晚期疼痛雖有緩解,但肩關節活動功能嚴重受限,肩周肌肉萎縮,患處怕風、畏寒、痠麻、無力,重者影響睡眠。本組病例均為中期或晚期患者。

  頸源性“肩周炎”的形成,或因外傷,或因感風寒溼邪,或因年老筋腱失養造成肩周軟組織炎症,最終形成“炎症-疼痛-運動受限-粘連攣縮-炎症疼痛加重-功能障礙”這一惡性迴圈過程。故《三因方》曰:“三氣侵入經絡”,“在骨重而不舉,在脈則血凝不流,在筋則屈而不神,在肉則不仁,在皮則寒,逢寒則急”。

  其中肩關節囊的炎症和粘連攣縮是本病的癥結所在,“不鬆則痛,鬆則不痛”,故本病的治療重點是解除肩關節囊的炎症和粘連攣縮。本方法採用敏感點鬆解法治療軟組織炎症和粘連攣縮,其中[3]甲點為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好發部位,影響肩內收外展屈曲旋轉功能;乙點為肩峰下滑囊的好發部位,影響肩外展外旋功能;丙點為岡上肌腱鈣化的好發部位,影響肩外展抬肩內旋功能;

  丁點為岡上肌起始點處,影響肩外展功能;戊點為岡下肌起始點處,影響肩上臂內收外展功能;己點位於岡下肌下方,可使肩外旋受限;庚點為三角肌止點,可使肩外展前屈和後伸功能受限。由於敏感點鬆解液消炎止痛效佳,不但可以很好控制炎症和疼痛,而且也為手法的實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採用手法整復,關鍵在於設法使關節囊的粘連攣縮給予充分的鬆解,最大限度的使肱骨頭回到原來的解剖位置,術者運用手法帶動患肩內收、外展、前屈後伸和旋轉,使粘連攣縮的肌腱韌帶得到充分的鬆解。同時配以指導患者行康復功能鍛鍊,使得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粘連攣縮得到全方位的鬆解,輔以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止痛功效的解凝湯,有利於炎症的吸收,鞏固療效。

  總之,通過敏感點鬆解解除了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問題,通過手法整復、功能康復鍛鍊解決了肌腱韌帶的粘連攣縮問題,輔以解凝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止痛鞏固療效。簡言之,四聯療法治療肩周炎,組方合理、手法科學、醫患合作、切中病機、藥簡力巨集,值得臨床推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