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意外,俗稱“中風”,是一組急性起病的腦血液迴圈障礙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與心臟病、癌症成為人類三大死亡原因。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腦血管病急性期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是致殘率逐漸上升,這與患者未獲得及時、有效的康復治療有關。國內調查資料表明:90%以上中風患者有後遺症,70%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受到影響,給患者本人帶來精神和肉體上極大痛苦,也增加社會和家庭的負擔。
許多人錯誤認為:度過危險期的患者康復與否無關緊要,只要生命保住了,用用藥,讓其自己恢復效果也差不多,這種觀念是片面、錯誤的。許多患者就是因為缺乏及時的康復訓練,錯過了最佳康復期,導致異常運動模式和併發症的發生,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甚至因併發症危及生命。
中風早期康復的治療目的是預防併發症和繼發性損害,包括壓瘡、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深靜脈血栓形成;及時發現併發症如單側空間忽略等;預防關節攣縮,如果關節制動超過3周,肌肉和關節的疏鬆結締組織會變為緻密結締組織,導致關節攣縮變形;抑制異常的運動模式,重建正常的運動模式。
早期的康復訓練是為後期的生活自理作準備。康復治療的手段主要有:物理治療、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吞嚥治療、心理治療及矯形器支具的應用。早期物康復治療能促進病灶修復。而步行能力訓練是偏癱患者爭取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環,上肢和手功能對生活自理和勞動也至關重要,因為許多日常活動需要手的靈活性、協調性和精細動作,如進食、梳頭、寫字,著衣等。
另外,中風患者多伴有心理、認知障礙,家屬往往不理解這種病理狀態,認為病人“懶惰”不予理睬,甚至訓斥、打罵,如果配合心理疏導、認知訓練,克服焦慮、抑鬱情緒,提高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減少患者依賴心理,同時社會、家人對患者的恰當關懷和照顧,可減少中風後抑鬱的發生率。
發病一年後,如果未進行系統地康復治療,患者不同程度地留下了各種後遺症,如痙攣、肌力減退、攣縮畸形、行走姿勢異常等,這時候進行康復訓練,效果不如疾病早期,但仍可通過訓練殘存的功能,在患側功能不可能恢復或恢復較差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健側的代償作用。同時,儘可能地改善患者的周圍環境以適應殘疾,也可以使患者獲得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自理,同時進行職業康復訓練,達到迴歸社會的治療目標。
現代醫學著重於患者生活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而不僅僅是生命的保證,因此,對中風進行積極的預防和早診治、早康復甚為重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