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張年春

  一、術後第1天

  1、體位:

  頸椎前路術後:臥床休息,床頭抬高30º,有利於切口內滲血的引流。每2小時適當變換體位,防止壓瘡形成,可仰臥、側臥,側臥位時應保持枕頭與肩同高。

  頸椎後路術後:可以仰臥、側臥,以側臥位為佳,以免頸後部傷口及頸椎內部結構受壓而出現問題,影響手術效果;還可避免切口引流管受壓導致引流不暢,瘀血積存而出現意外。特別注意仰臥位時不要壓迫頸後部,不墊枕頭或毛巾等。枕頭過高或者過低可能使頸部扭曲引發強烈不適甚至疼痛,因此,側臥位時應當保持枕頭與肩同高。胸背部後凸者,以側臥位為佳,並需注意調整好頸背部墊枕的高度。每2小時適當變換體位,防止壓瘡形成。

  2、重點觀察:生命體徵、呼吸道、引流管和四肢感覺運動功能。

  (1)心電監護――觀察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重要生命體徵。
  (2)呼吸道――床旁備氣管切開包。觀察有無發紺、咽痛、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情況,較輕者可以吸氧、霧化吸入等處理,出現呼吸困難特別是喉痙攣時需要氣管切開。
  (3)引流管――觀察引流是否通暢,引流液的性質和數量;及時記錄引流量並更換引流器或引流袋,以免瘀血引流不暢而形成血腫壓迫氣管,引起喉痙攣或者繼發感染。必要時需要重新調整引流管。

  (4)神經功能――觀察四肢感覺運動功能,每小時詢問觀察手足上下肢的感覺運動狀況一次,如果麻木加重,範圍擴大,特別是下肢活動力量和幅度減小,應及時通報醫護人員。開始四肢被動功能煅煉,可以按摩和使用彈力襪,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3、頸部制動:

  佩戴頸託限制頸部活動,避免頸椎旋轉、屈伸,即扭頭、點頭動作。翻身時應避免頸部扭動,注意保持頭面部與頸部和軀幹部同時翻動。

  4、飲食:

  全麻甦醒後4-6小時可少量飲水和流汁、半流飲食,暫不進固態食物。

  5、術後止痛:

  頸椎術後切口疼痛一般可以耐受,必要時給予非阿片類鎮痛藥即可,術畢大多數無需鎮痛泵。

  二、術後第2-3天:

  1、引流管:

  引流目的是引出傷口內的積血,一般24小時引流量小於50毫升,醫生會根據病情需要考慮拔除引流管。

  2、心電監護:

  如果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平穩,術後第二天就可以撤除。

  3、體位與頸部制動:

  可以佩戴頸託側身起臥,離床在室內活動,以拔除引流管後再下床活動為宜。最好利用學步車先練習行走,然後再逐步正常行走,但應避免頸部轉動和點頭動作。

  4、飲食:

  以易消化的半流食為主,若無咽痛等不適,可以正常飲食。多吃含鈣高、維生素高、高蛋白的食物,促進傷口癒合。

  5、呼吸道:

  可以繼續配合霧化吸入,以減輕呼吸道症狀。

  6、神經功能:

  繼續觀察四肢感覺運動功能,特別是拔除引流管後3-4小時。注意觀察四肢感覺運動功能及頭暈、頭痛等症狀與術前比較是否有變化,是否出現心慌、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及時與通知醫生。

  7、複查頸椎正側位X線片,瞭解頸椎序列、植骨及鋼板、螺釘位置。

  三、術後第4-7天:

  佩戴頸托起身,側身起臥,適當進行四肢功能鍛鍊。

  可做術後頸椎CT、MRI的檢查,以便判斷手術效果,方便後期康復。

  術後4-7天時一般可考慮出院。皮內美容縫合者不需拆線;一般絲線縫合者,頸前路術後一週拆線,頸後路術後12-14天拆線,可以到門診或家附近社群醫療機構拆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