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溼疹,中醫又叫“胎斂瘡”、“胎毒”,目前不僅具有多發性,而且具有普遍性……
一、病因分析:
1、考慮與飲食環境相關:時代進步了,蔬菜、糧食、肉食品、小食品、膨化食品……轉基因、速成綠色蔬菜、化肥超量、保鮮劑、防腐劑等等應有盡有、紛至踏來!
2、就是生活環境,大氣汙染、工業環境越來越影響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之所。
3、要考慮“素質”,“素質”指人平素的體質,尤其是父親、母親的體質,與中醫所講的先天之本――腎、後天之本――脾,與小兒溼疹的發病相關。
4、母親懷孕期間的飲食多有偏攝,過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最終形成胎毒,小兒出生不久即患溼疹。
5、出生後的照顧方面,沒有經驗的夫婦對冷熱的控制不當;母乳較少,人工餵養奶粉孩子的不耐受;接觸的尿不溼,穿的衣物等等。
二、臨床診療特點:
三多: 婆婆多、問題多、麻煩多。
現在獨生子女為主,4.2.1家庭模式,一個孩子生病,全家著急,來就診的也就不僅僅一個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全家搬來;人多問題固然也多;麻煩多,就是治療手段相對少,一個交代不清楚,加重病情的誘因就使孩子的病情加重了,父母、家人的不理解,使疾病治療過程麻煩較多。
針對目前情況,對策就是孩子得病全家治,因家屬要是不瞭解病情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就會增加疾病反覆及病情加重的隱患;耐心且要清楚、明確的回答家屬問題,儘量減少病情反覆發作,將麻煩事儘量避免掉。
三、診療思維:
得了小兒溼疹,家屬不要著急,一般沒有亂治療都會逐漸好轉的。
根據病情,要以最簡單的治療方法控制病情,可基本分以下幾步:
1、不予干預治療,
(1)病因治療,避免居住地潮溼;食物過敏,芒果等;接觸物過敏,如尿不溼、衣物、頭巾、動物毛屑等。
(2)少洗浴,大家都以為多洗才清潔保溼,其實不然,洗的越多越頻繁,水分蒸發過程中會帶走自身的水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手總沾水工作,手卻非常乾的原因。那麼每日正常清水洗臉,洗澡每週1-2次即可。
(3)母乳餵養的嬰幼兒,母親儘量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子、海鮮,牛羊肉、雞肉類的少吃,牛奶、雞蛋一般可以正常吃。自主進食的孩子,多進食薏米、山藥、冬瓜、扁豆等食物,母親也是一樣。
2、外用嬰兒保溼霜,溼疹的保溼很重要,每天抹一次保溼霜。
3、外用藥物,儘量不要用激素類藥膏,有些醫院的院內製劑,安全性很高的,不含激素,保溼或者能夠止癢的,有些中藥的藥油更加合適,如我院自制的鹽酸苯海拉明乳膏、尿素乳膏,或者黃連油。
4、溼敷,中藥溼敷,如馬齒莧60g加水煎煮兩次藥汁混合冷藏備用,區域性冷溼敷(溫涼)。或1-3%硼酸溶液溼敷都可以止滲出。中藥的溼敷不僅能止滲出,還可以清熱解毒止癢,有治療作用。
5、口服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糖漿,鹽酸西替利嗪滴劑,撲爾敏等,按體重換算劑量。
6、口服中藥調理體質,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小兒溼疹中醫辨證多屬心火脾溼,有些醫院有的小兒中成藥根據辨證應用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小兒健脾合劑,小兒健脾糖漿等,最好找有經驗的中醫開藥。
四、忌口及過敏原
忌口,中醫比較贊同忌口,忌口只有一個原則,不要盲目忌口,最好做表格書寫食物及接觸物日記,小兒一日三餐飲食情況及一天接觸最多或特殊的衣物或物品,連續詳細記錄3-6個月,每次孩子皮損加重或是瘙癢加重,考慮食物或是接觸物有關的,就在相應記錄上做標記,可以畫紅圈或是紅對號,經過3-6個月的觀察,可以大致瞭解孩子對哪些食物或物品較敏感,以後多加註意及防範。
過敏原,目前過敏原的檢測手段相對較多,點刺、斑貼、食物不耐受、血清IgE、體外IgG檢測等等,尤其是患兒反覆發作不愈時可以做過敏原檢測,但要是做就到權威機構做,避免在基層做了之後,到大醫院又要重新做。另外,病情發展不同階段,過敏原檢測的結果可能有些不同,或是單項過敏物嚴重程度不同,所以還是與孩子自身體質相關,中醫講:“面板之為病,本諸內而形諸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