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腎臟內科 主任醫師 孫脊峰

  半個世紀之前,人們就認識了腎衰竭要限制飲食,低蛋白飲食成了眾所周知的真理,在食物品種的選擇方面亦諸多限制,強調食肉類、少吃豆類等含蛋白質豐富的植物。病人住院時見到派膳員就眉頭皺,在家裡受家人控制,這不能吃,那又不宜吃,飲點豆漿又不行,任何豆製品都從食譜中消失了。為了達到醫生的優質低蛋白飲食要求,尚未發展至尿毒,就已因單調的食譜而形成厭食,因失去食的樂趣而頹喪。日子長了便日漸消瘦,顏容憔悴、體形單薄,便難以支撐了。雖然80年代初醫學界提出了營養療法,在低蛋白飲食的基礎上,加上口服補充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腎靈),營養有了進一步的改善,但由於食物種類受到限制,我國大多數病者情緒、食慾改進不大,可能是與我國老百姓的飲食習慣牴觸較多有關。就是接受透析後,已放寬飲食蛋白量的限制,尤其是腹膜透者,還鼓勵他們多吃,仍因為不敢吃豆類蛋白而感單調、不稱心。

  現代研究認為腎衰竭一定要堅持營養療法,尤其是腎功能下降後,接受透析治療之前這段時間更為重要。因為合理的營養治療可以保證身體營養所需,又可以減輕尿毒症的不適,更重要的是延緩腎衰竭的發展速度。是有事實為證的。合理的飲食可以減輕殘餘腎單位(尚未被腎病破壞的腎組織)的負擔,便減慢被傷害的速度;又可減少尿蛋白(尿中蛋白排出多會誘發腎內有害物質產生,這些物質反過來傷害殘餘腎單位),保護腎臟,減輕腎硬化的程度,這樣做不是一舉兩得嗎?

  所以,腎衰竭更要講飲講食,並且是腎衰竭未透析時的關鍵性治療措施。

  怎樣才能做到合理的營養治療呢?近年有非常大的變革。主要做法有幾方面,有些由醫生調節執行,但在營養治療中食多少?能吃什麼?是最核心的和最有爭議性的問題,又是腎衰者講飲講食必須知曉的問題,淺談如下。

  (1)蛋白質進食量巧安排:患者腎功能衰竭後,過份限制蛋白質食量會帶來營養不良的惡果,食多了又怕傷腎,頗為難。經過醫學界的研究,給人們訂了一個基本的計演算法,為保障一般腎病者的需要,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要有0.6~0.8克,如果重50公斤的人,每天應進食30~40克蛋白質;腎功能下降後,又隨下降的程度而遞減,例如剛進入腎功能不全的早期,血肌酐221微摩爾/升(即舊單位2.5毫克/分升)時便開始低蛋白飲食,每天按每公斤體重給予0.7~0.9克,當肌酐超過44.2微摩爾/升時便減為0.6~0.7克,如果患者是糖尿病腎病,又應稍放寬,在非糖尿病腎衰病人的基數上每公斤體重增多0.05~0.2克。有人會問:每天食幾十克蛋白,大約相當一兩,不會把人餓死嗎?營養學計算蛋白質不是以食物的總重量作標準,因為食物中除了含蛋白質外,還有相當多的水份、纖維、脂肪、澱粉等其他物質,從食物成分表中可查到食物所含蛋白量,例如100克下列食品中的蛋白質含量克數分別是:瘦豬肉16.7、牛肉20、雞肉23、草魚17.9、一個雞蛋5、黃豆36、米飯2.6、麵條7.4、麵粉9.9、馬鈴薯1.9、南瓜0.5等,每天所食的蛋白質量以此計算,加上各個品種的合理搭配,一定可以吃飽的。

  (2)食物品種搭配有新概念:治療腎衰的一貫觀念是十分強調進食優質蛋白,即儘可能選擇動物肉類,不食或少食植物蛋白,因此便產生了忌吃黃豆之傳說,有人說:寧食一個蛋,好過一碗飯。由於形成了這種概念,不少病人得不到足夠熱能而消瘦;食譜的限制而厭食,甚至因此失去對生活的樂趣,達不到治療的目的。近年研究發現,植物蛋白可能有減輕腎內高負荷作用,動物實驗又證明可減少蛋白尿,從而減輕了蛋白尿對腎臟一系列的損傷,對保護腎臟有一定裨益。從此為含豐富蛋白的黃豆翻了案,把訊息告知腎衰病者,他們無不拍手稱好。便並不等於要走舊概念的另一個極端,近年主張在食譜中先保證足夠的動物蛋白,大約佔總蛋白量的50%~60%,如果聯合應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療時,對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不必限制了,讓病人自由選擇食譜,自然會帶來更多的人生樂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