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主治醫師 謝洪武

  中風後常容易出現多種併發症,便祕是其中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中風患者由於中樞神經受損,植物神經功能減退,加之藥物副作用、飲食改變、長期臥床等因素,導致胃腸蠕動減慢,胃腸粘液分泌減少,引發便祕症狀。中醫認為氣虛血瘀、陰虛腸燥是導致中風患者便祕症狀的主要原因。瘀血內阻則腸道失運,氣虛則推動無力,陰虛則腸燥失潤,水不行舟,進而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司而成便祕。便祕導致內毒素的大量吸收,影響中風患者血糖和膽固醇的代謝,阻礙神經功能損傷的修復,影響中風後期的康復。

  《本草正》指出:“艾葉,能通十二經,……善於溫中,逐冷,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說明艾灸療法具有溫中散寒、回陽固脫、行氣化滯之功。熱敏灸療法是一項全新的艾灸療法,是以經絡理論為指導,採用艾條懸灸體表熱敏腧穴以激發灸性感傳,以達到氣至病所的方法。臨床多年運用熱敏灸治療便祕的結果表明,熱敏灸治療便祕的療效顯著。熱敏灸理論認為,人體腧穴存在靜息態與敏化態兩種不同功能態,而敏化態的腧穴對外界相關刺激則能呈現出“小刺激大反應”。腧穴敏化的臨床型別多種多樣,而熱敏腧穴是一類新發現的腧穴敏化型別,其臨床特性是當艾灸熱敏腧穴時能呈現出透熱、擴熱、傳熱、區域性不熱(或微熱)遠部熱、表面不熱(或微熱)深部熱或其他非熱感覺(如酸、脹、壓、重等)等灸性經氣感傳。熱敏灸療法的特點是選取熱敏腧穴進行艾灸療法,能高易激發灸性感傳(出現率達95%),使氣至病所,達到高效疏通經絡、調理臟腑的作用,從而提高臨床療效[1]。

  《靈樞?九針十二原》述:“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當人體五臟有疾時,十二原穴會出現腧穴功能狀態的變化,且《靈樞?背腧》又論述:“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皆挾脊相去三寸所。則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說明早在《內經》時代,醫家就開始強調尋找穴位必須重視腧穴的功能狀態的變化部位。中醫學理論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臟腑疾病往往反應於體表穴位,因此,不同的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時期,穴位的功能狀態是不同的,即敏化的狀態不同。眾所周知,鍼灸取得療效的關鍵在於“氣至”,《內經》記載:“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何謂氣至?氣至就是經氣感傳氣至病所,如此才能達到《內經》中“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的最佳鍼灸療效。熱敏腧穴是新發現的穴位敏化型別,其對艾熱刺激具有高度敏化的特性,能高效激發經氣感傳。研究觀察發現,艾灸熱敏腧穴時,常能激發透熱、傳熱等經氣感傳現象,符合《內經》所述“氣至病所”的要旨,其臨床療效顯著優常規艾灸對照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